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藉52周新高新低指標再探討後市

2010年12月30日

藉52周新高新低指標再探討後市


研究部上周透過新股及配股集資數字、窩輪及牛熊證成交量(額)、信報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以及港股沽空總成交額比率的數據,與讀者探討恒指(港股)後市的短期走勢。今期我們會繼續上周的討論,透過創52周新高或新低股份數據,與續者進一步分析後市的發展。

此外,近日研究部不時接獲有關市場寬度(Market Breadth)應用的查詢。故內文下半部將與讀者重溫市場寬度的指標及其應用。
創 52周新高或新低指標:除新股、配股集資數據,以及資金流向等指標外,創52周新高或新低的數據,也是頗為有效的市況分析指標。這裏所指的創52周新高或 新低的數據,範圍不僅局限於創新高或新低數目,還有其他相關的數據/指標,其中包括:創新高或新低佔總股票數目比率、兩者之差佔總股數比率、相關成交額的 變化,以及現股價低於52周新高平均百分比等*。
當然,以上創新高或新低(相關)的數據/指標,大部分均可為後市帶來一定的啟示,惟部分指 標,例如創新高或新低的數目會被港股總股票數目(按年)增加有所扭曲(目前港股總股票數目,是1990年底的逾5倍)。故此,內文主要透過創新高或新低股 票數目(和兩者之差)佔大市比率,以及現股價低於52周新高平均百分比的三項指標【圖1至3】,與讀者探討港股後市的表現。
52周新高新低預示性高
那麼如何利用大市近1500隻股票不同時段創新高或新低的數據,以獲得後市走勢的啟示?簡而言之,創52周新高或新低的股份,正正反映股價突破過去一年的高位或低位,顯示股票或將展開新一輪的上升或下跌浪的走勢,也往往反映其上升或下跌的動力正在加大。
然而,當恒生指數創新高或新低時,未能獲得大市創52周新高或新低數據的配合,即顯示恒指的走勢已呈背馳情況,預示恒指將有調整或轉勢的機會。
以 2007/2008年金融海嘯前後的情況為例,2007年下旬,恒生指數仍然反覆上升,並於同年10月30日高見31958點,惟多項創52周新高或新低 指標,均於同年6月初已出現見頂回落;反之,金融海嘯後期,恒生指數於2009年3月初低見11921點後才重拾升勢(以周線圖計)。惟創52周新高或新 低的數據,已早於2008年10月中見底【圖1至3紫色箭咀】。換言之,創新高或新低的數據,較恒指早約3至5個多月已發出見頂或見底的訊號。
值 得一提的是,從創52周新高或新低的數據,往往也可反映投資者恐慌與貪婪心態的分別。從圖1可見,大市創52周新高總股份的比率,高位往往介乎兩至三成左 右,較少情況會出現約四成水平;反之,創新低的相關比率,高位可達逾六成,甚至2008年金融海嘯極端的情況,最高可達七成多(為方便識別,創新低的比率 以負數表達)。這分別可顯示投資者當遇上恐慌性拋售時,其威力可以較貪婪時瘋狂買入股票時更強。
恒指或再下調
那麼從目前創52周新高或新低的指標,對後市有何啟示?
從 圖2及圖3可見,恒指踏入去年第四季後,雖然曾出現短暫回吐,惟整體的走勢仍然反覆尋頂,並於2010年11月初攀升近25000點的高位;然而,從創 52周新高或新低之差佔大市總股數比率,以及大市股價偏離創52周新高的平均百分比可見,指標早於去年年底開始反覆向下。換言之,目前恒指與創52周新高 或新低的指標已出現輕微的背馳【圖1至3黑色箭咀】。根據過往兩者的關係,這或預示恒指短期內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而這結論與上周新股上市/配股集資指 標及信報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得出的結論頗脗合。
不過,必須補充和留意的是,類似創52周新高或新低指標與恒指出現背馳的情況,並不一定代 表恒指的走勢已出現逆轉。以2005年情況為例,恒指在展開最後(牛三)升浪前,股價低於52周新高平均百分比同樣出現短暫的背馳【圖3橢圓形】。再者, 此百分比回落至-30%左右,即今年5月的低位,相信有一定的技術支持。換言之,目前恒指或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再解釋市場寬度
而 且從圖3也可發現,恒指步入熊市或升勢出現逆轉時,往往低於52周新高平均百分比的指標,會跌穿-35%左右的臨界水平。故此,目前此百分比在跌穿 -30%至-35%的水平前,我們對明年恒指展開最後升浪的看法仍然樂觀。研究部日後不時與讀者跟進此指標的變化,追蹤恒指後市的走勢有否出現逆轉。
另外,有讀者查詢,信研Dashboard以至研究部本欄的分析文章,經常運用到市場寬度去分析市況的發展。那麼何謂市場寬度**?
簡 而言之,市場寬度是指港股近1500隻股票或某一個分類成分股數目(例如行業或市值分類等),在特定的標準下(例如股價高於50天線或3天線高於18天線 等),向上動力跟向下動力的一個比例。而不同寬度的標準,可有效地統計港股短、中及長線的表現,例如前述3天線高於18天線或股價高於50天線的市寬,便 分別量度短線和中線的市場狀況【圖4至5】; 當然,短、中及長線因人而異,這裏是以一般人所認知的劃分。
以股價高於50天線的市場寬度為例,本周初此寬度為40.5%,即代表港股近1500隻股票中,約四成的股票(600隻),目前的股價是高於50天移動平均線。反過來說,同時約有六成的股票(900隻),股價低於50天平均線。
市 場寬度比僅看恒生指數的變化可獲得更多及有價值的市場資訊,因為恒生指數只是由45隻成分股組成,未必能如市場寬度般,真實地反映整體市況的表現。而市場 寬度與恒指的走勢出現不協調(背馳)的變化時,例如恒指持續上升,但市場寬度開始回落,投資者便必須多加留意,因為恒指可能正醞釀調整或轉勢。
至於為何短線市寬是3天線高於18天線,而非10天線高於20天線或其他的組合?長線市寬是股價高於250天線,為何不是高於100天線等?
其實,就市場寬度的標準函數,與技術走勢分析一樣,均是一種藝術多於科學,即沒有特定的標準。不過,研究部比對過不同標準函數的巿寬,得出目前一套較為符合反映港股走勢的市寬標準。
無論如何,市場寬度的訊息,對了解大市的後市發展,較僅利用恒生指數更為客觀和有效。
分析員:呂梓毅
*詳見2009年9月24日「藉52周新高新低股票分析後市」及2009年10月27日「新高數測市敏感度較高」較詳細的介紹。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2009年6月30日「從市場寬度看大市趨勢」或剛出版的《投資導航》上券第82至91頁較詳細的介紹。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