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經常開股股價跌 濫發鈔票滙價挫 (2011年3月9日)

經常開股股價跌 濫發鈔票滙價挫

一、
以香港人對股票市場的認識,對於有人以上市公司濫發股票形容美國聯儲局間接大印鈔票(所謂印鈔不用油墨),一定大有會心。眾所周知,企業經常開股,必然沖淡、分薄原股東的資產,美元供應量大增,其購買力下降因而勢所不免。
令 美元「好友」沮喪的是,現年度美國財赤已修訂至一萬六千億(美元.下同;比去年估計的一萬四千八百億有明顯增加),為一九四五年以來的新高;美國雖然以類 似「龐茲騙局」的手法即不斷發新債還舊債,令舊債主有息可收到期可贖回且發債者不會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而倒閉,但可惜由於政費開支太大,花費太多未來沒有的 錢,財赤無法不增。新債愈發愈多,至二月底公共負債累計已達十四萬一千九百億,為二○一○年GDP十四萬六千六百億的百分之九十六點八,美國政府如何消除 (償還?)這筆比天文數字還大的債項?除了製造惡性通脹或打一場「我與汝偕亡」的熱戰,似無他法,這意味在「和平」時期,每年支付這筆債務(債券及各種票 據)的利息便以千億計—二○一○年為一千八百五十億,預期到二○一五年達五千五百四十億,每年僅利息支出便約達四萬億港元,而這還是基於現行低得近零的利 率;如果為抑制通脹升級而於稍後調高新發行債務的孳息,利息開支愈大,真不知除了印鈔票之外還有什麼不會傷天害理為禍世界的辦法。在美國只能不斷印鈔的前 提下,美元滙價只有短期反彈而長期看跌,似是不必爭論的事實。
美元長期貶值,購買力萎縮,尤其相對於實際上因為早與貨幣脫鈎不能保值、但保 值作用想法深入腦海的黃金(以盎斯金價為基準,自從七一年取消金本位以來,迄今美元購買力已跌去百分之九十七……)。大家不可不知的是,過去十年黃金的平 均年產量在二千五百噸水平徘徊,不因「有價」而增產,顯見其蘊藏量雖豐惟開採愈來愈困難(成本當然相應上升);然而,在這種背景下,近年卻新增了不少買金 「大豪客」,印度和中國便是表表者,估計去年她們分別依次購進八百噸和六百噸黃金(僅中印便吸納了過半的年產量),金價因此一有風吹草動便上升。看完這些 簡單的數字,投資者當知如何在美元與黃金(當然還有種種供不應求的期貨特別是五穀及能源)之間作抉擇!
二、
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去周在國會「作證」,對「量化寬鬆」會否持續化(Perpetual QE),不置一詞;惟市場傳今年六月底第二期完成後,「量化寬鬆」便告一段落,因為失業率下降消費信心回升各項經濟指標上揚,因此不必再向市場注入鈔票。
未 說聯儲局會怎樣做及其後果之前,重新審視「量化寬鬆」的目的,對其利害當有進一步理解—以無中生有的鈔票注入金融體系,取代被信貸泛濫 (leverage)引發的「金融海嘯」所摧毀的信貸(公帑的注入令眾多垂危的銀行得救);藉注資迫降中期及長期利率(尤其是按揭利率及債券孳息)進而刺 激股價上揚;希望藉股市旺盛產生的「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刺激消費進而增加投資、促進就業、鼓勵私人借貸從而把經濟推進新一輪上升循環。非常明顯,第一及第二期(今年六月底完結)的「量化寬鬆」已 收到預期效果,比如利率處於偏低水平,標準普爾從○八年十二月第一次宣布QE時至去周五已升近倍,美國經濟(GDP)增長今年可能達百分之四而失業率開始 下降……。當然,令人「遺憾」的是,經濟痼疾並未根除、美國政府負債大幅上升!
形勢「大好」,聯儲局是否能夠「收手」,不再「寬鬆」?
讓 大家先看看美國債務落於誰家然後再作議論。迄一月底,外國央行及主權基金一共持有約九萬億美債及票據,約佔其總負債百分之六十,其餘四成分別為私人投資機 構(以債券基金、保險公司及銀行為主)持有;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為QE2發行的債券,百分之七十強由聯儲局購進,其餘則落入中國和日本這些有外滙盈餘的 國家之手,那即是說,財政部印債券由聯儲局(和對美國有所求的有外滙儲存的政府〔請讀本文第三節〕)購進,美國政府左手交右手,一切大吉;但問題是,如果 聯儲局不再「寬鬆」,無力購進財政部新發債券,美國政府如何融資其「高築」的財赤?在聯儲局袖手之下,外國政府會「勇於承擔」為「美國政府分憂」不斷大手 吸納未來肯定會在滙價上吃大虧的美債嗎?答案是也許會作象徵性購入但數額肯定大不如前,以中國為例,北京的智囊必然會以為利用外滙在海外從事最有利於國家 經濟發展的投資或對內地國企作更多有建設性貸款,效益遠較買進這些「龐茲式」債券為佳。當這種情況浮現時,美國經濟無可避免會陷入新一輪下挫循環。這兩年 來股價節節上升,皆因QE2令利率下降信貸寬鬆所致,一旦聯儲局「閂水喉」,後果本報讀者都心中有數,毋庸筆者多說!
三、
頗 為出人意表的是,數天前美財政部公布外國持有美債的初步報告(Preliminary Report),大幅向上修訂去年「第一次估計」(First Estimate)的數字。迄去年底止,中國持有美債達一萬一千六百億,比較早前的估計數字八千九百一十六億,大幅增長約百分之三十;同期中國持有包括美 國證券及有資產擔保票據的債務總額達一萬六千一百一十億,比○九年六月的一萬四千六百四十億亦有相當增長。日本的情況類似,二○一○年六月,她持有不足八 千億美國債務,去年底已增至八千八百二十億。
英國的情況反是,其持有的美債,從五千四百一十三億急降至二千七百二十一億,那並非英美交惡, 而是中國在倫敦市場買賣美債的交易最初被列入英國投資者項下,如今「債歸原主」而已。中國通過倫敦買賣美債,是否與英方達成默契藉此鞏固「金融城」的地位 及讓倫敦經紀多賺點佣金(假如不是假手美國大行的分支),外人不得而知且亦顯得瑣碎不必去追查;不能不考慮的是,中國也許以為這樣做可在「賬面」上減少其 美債持有量,從而平息內地反對持有太多實質價值日漸萎縮的美債者的怨氣,不過,不管如何,中國持有美國資產(主要以政府債券為媒介),而且在對美滙前景憂 慮重重之下愈積愈多,一方面說明中國對美國貿易月月錄得巨額順差,一方面是中國不但不拋售美債反而多購,目的在令美滙有序地下跌而不致急挫,因為那不僅會 損害其美元儲備的核心利益,且會對人民幣滙價構成上升壓力。換句話說,中國增持美債絕非「毫不利己專利老美」之舉。
說到底,和日本與美國在 軍事上息息相關不同,中國在軍事上並不須也不可能倚靠美國,她所以如日本般持有巨額美債,除上面所說的經濟理由,亦有間接「幫補」美國在世上維和(具保障 航運暢通的副作用)的軍事開支之意(見去年十月五日及六日本欄的分析),無論這種做法是巧合還是刻意為之,均顯示中國不想佔美國的便宜,做經濟學家所說的 「搵着數者」(rent seeker「尋租者」〔?〕)而負起一點世界公民義務。「中美利加」雖然經常鬧彆扭,但婚姻尚未到破裂邊緣,那對世界和平大業當然是大大的好事!
以 中國和日本為主的海外國家,○九年六月一共持有美債九萬六千四百一十億,一○年六月增至十萬零七百零一億,美國如何清償債務,沒人知道(貝南奇亦不知 道),大家知道的是美元滙價長期下跌之勢已難逆轉;不但如此,美國的經濟命脈亦因此操諸債權國如中國之手,這令美國對華戒心重重的有識之士憂心忡 忡,Wsj.com報道前天(三月七日)兩名參議員(共和及民主各一)公開指出「中國可能操控美國經濟方向」的隱患,因此籲請政府和國會「團結一致在今年 理順債務問題」,但這談何容易。要減債滅債,最王道的方法莫如量入為出,然而,吃慣免費全餐的人民和藉先使未來沒有的錢以收買選票的政府又能怎樣做?俗話 說債多不愁,是針對債務人而言;而當債務人是武功高強的霸道人物,債權人借出的錢真的「凍過水」!以中、美目前的情況,中國除了收回美國隨印隨有低成本 (紙張、油墨及行政費用)的紙幣外,似無他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