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日本经济怎么了? (2011-01-26 21:11:13)

风靡世界的iPhone的背后,这样形容它的原产地:“创意来自美国,组装出自中国”。苹果没有写上去的是,“多数零部件产自日本”。今天,日本经济已算不上是世界一流强国了,光环好像被美国、中国所掩盖。

2011年,又是日本经济独憔悴的一年。新年伊始,分析员纷纷调高美国、欧洲的增长预测,唯独日本仍徘徊在通缩的边缘。在第三个“失落十年”的首年,日本经济仍然是一蹶不振。

人口老化,是日本内需不振的痼疾。过去五年,日本劳动力增长为-0.4%,而 1980-85年为1.1%。日本的老年人口(六十五岁以上)占总人口22.6%,超高龄人口(八十岁以上)占总人口6.3%。老人进入人生周期的尾声,消费欲望下降,令内需毫无生气。同时,老年人口加重了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的负担,也牵制了财政扩张能力。

日本企业的出口能力,仍然是世界一流的。不过他们几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国市场,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则不算热心。美国消费的萎缩及新兴市场消费的崛起,令日企失去了一次重新崛起的机遇。

日本企业将生产线移至海外的热情,远高过德国,这一轮日圆升值又刺激了更多企业出走。企业将生产线外移,有利于利润及拓展海外市场,但对国内就业极其不利。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消费欲望更低。

有人将日本的沉沦归咎于八五年的“广场协议”。的确,日圆大幅升值刺激了资产泡沫形成,是日后悲剧的成因之一。不过日圆汇率从250一路升值,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失去优势的产业、产品被淘汰、移出;新产业、产品不断涌出。日本失去的十年,是因为日本政府在资产泡沫破灭后的银行重组政策畏首畏尾,窒息了内需。另外,日本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弱过德国,又是银行信贷收缩的牺牲品。当大企业结束“系列构造”,将生产线外移时,中小企业、就业市场遭受沉重打击。最近日圆升值,带来了新一轮产业外移,对日本经济、就业的影响,可能相当深远。

企业生产线移往国外,当然不利日本年轻人就业。不过从股东角度来看却是好事。这样做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股东回报。所以投资日股与当日本人,感受也许不同。

回到文首的iPhone。尽管日本经济乏善可陈,就业市场一片萎靡,日本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仍在。日本产品的细腻程度、质量可靠性,仍是世界一流的。日本企业的现金流,多很充沛。

笔者不看好日本经济,却不敢过分看淡日本股市,尤其是在美欧重启消费的今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