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二)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二)

國壽今年首3季投資收益有474.03億元(人民幣, 下同), 按年減少4.22%, 同預期差不多, 總投資收益率(年化)為4.88%, 低於上半年的5.05%, 但只是集團沒有於期內全力釋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浮盈而已.

集團於第3季調整資產結構,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較上半年增加391.41億元, 其中, 集團大幅抄底國內A股, 積極增加大型藍籌股以及指數型基金倉位, 估計權益類資產佔總投資資產比重由年中的11.2%增加至到3季未的15%, 較平保和太保為高, 受惠A股於第3季回升, 當中, 上證綜合指數上升約11%, 3季未集團股東資產淨值較上半年增加7.75%至到2,065.98億元, 成功扭轉第2季資產淨值環比下跌11.8%的情況, 其他綜合收益(主要來自可供出售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同上半年比較, 已經轉虧為盈, 估計3季未累積浮盈超過110億元, 為全年業績提供彈性和保障. 國壽目前持有不少優質金融股, 例如, 持有超過5%股權的中信證券, 相信國壽會繼續受惠A股的反彈, 預期第4季投資收益會進一步上升.

筆者想進一步解釋保險公司於投資資產的收益情況. 一般來講, 保險公司於投資資產可以分為4個構成部分: (1) 自有資金 (2) 傳統險帳戶 (3) 分紅險帳戶 (4) 萬能險帳戶. 當中, 自有資金和傳統險帳戶的投資收益扣除相關成本後盡歸保險公司, 分紅險帳戶的超額收益至少要分配70%給予客戶, 萬能險的超額收益則通常分不少於50%給予客戶. 國壽的投資資產分佈為: 60%分紅險, 25%傳統險以及15%自有資金, 表示每100元的投資收益, 國壽大約可以分享58元.

值得注意的是, 第3季股東淨利潤有69.11億元, 同比微增3.44%, 但同第2季比較卻減少11%. 主要原因是承保利潤下跌. 當中, 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達到1,690.39億元, 按年大增32.15%. 原因除了是保費規模增加之外, 準備金評估利率因為債券利率低迷而需要下調也是主要因素. 幸好, 國壽於09年底的評估利率採用的流動性風險溢價平均在30基點左右, 大幅低於同業的100基點, 也低於平保和太保, 較保守和謹慎的手法使到集團於準備金評估利率的調整享有較大的平滑空間, 因此集團承受的利率風險影響也會較平保和太保少. 況且, 國內已經於10月下旬加息, 估計目前債券收益率達到3.95%, 超越定價利益145個基點, 大大舒緩評估利率進一步下調的壓力, 甚至有機會於全年業績時上調風險溢價, 因而減少計提準備金, 為全年業績帶來正面幫助.

衡量保險業務質素的其中一個指標是退保率. 今年首3季國壽的退保率為1.82%, 較去年同期改善0.9個百分點, 顯示質量有所提升. 雖然今年以來集團在國內壽險市場的市場份額較09年的36.2%有所下降, 但第3季已經呈回穩跡象, 頭3佔率分別為31.99%, 31.73%和33.3%.

估計國壽今明兩年每股內含價值達到11.2元以及13.6元, 每股新業務價值則達到0.74元以及0.87元, 以執筆之時股價35.3港元計算, 相當於2.22倍明年預期內含價值以及19倍明年新業務價值倍數, 估值合理. 未來值得憧憬的是國內將進入加息週期, 債券收益率持續上升將為集團提供可觀的利差益, 估計明年股價應在40港元或以上. (待續)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三)

Tuesday, November 23, 2010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三)

最近市場人士擔憂新興國家尤其是內地推行較收緊的貨幣政策, 以控制通脹以及資產泡沫的風險, 對商品及新興市場股市未來的走勢因而由早前幾乎一面倒向好轉為較審慎和保留. 另一邊箱, 宏利自從11月4日晚上公佈第3季度業績後, 股價有見底轉勢的跡象, 以執筆之時股價119.4港元計算, 較業績公佈前上升20%, 而且還未計算0.13加元股息, 同期恆生指數則下跌3.79%. 聖經創世紀提及約瑟為埃及法老王解夢, 預言七年豐收之後, 會有七年饑荒. 中國也有句俗語,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以黃河河道的改變比喻世事變化, 盛衰無常. 筆者認為優質股票和劣質股票的分別不在於股價會不會大跌, 而是在於股價大跌之後能不能收復失地甚至再創新高. 投資者應該去研究為何有些股票股價大跌之後能夠火鳳凰重生, 有些股票卻萬劫不復, 以致當手上持股股價下跌時, 能夠決定是繼續安然持有甚至趁機"加碼", 還是跳船逃生. 筆者的永久組合成分股, 包括自己一直堅信可以重見"紅底"的平保, 全部都經過股價大跌的洗禮, 筆者的處理方法, 全部是一股不沽, 甚至越跌越買, 到目前為止, 全部都賺錢, 分別只是有些大賺, 有些小賺, 筆者有信心最終全部都會大賺. 現時賺得最少的宏利, 面對的形勢越來越有利, 美國QE2一方面推高股市, 另一方面推高長期債息, 執筆之時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較年中回升16.3%, 3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利率也較年中回升35個基點, 將來有機會筆者會再討論宏利的最新展望.

今年首3季太保股東淨利潤有49.05億元(人民幣, 下同), 按年微升0.1%,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均為0.57元. 每股淨資產為9.14, 較09年底增加3.86%. 第3季單季淨利潤只有8.86億元, 同比下跌64.4%, 環比下跌26.5%. 業績較預期差的主要原因來自期內增加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 以及表面較差的投資表現.

今年首3季集團已賺保費有915.64億元, 按年增加45.75%, 令人鼓舞的是, 太保壽險於內地壽險市場佔有率呈穩步略升的趨勢. 今年首3季的市佔率分別為8.5%, 8.8%和8.8%, 均高過09年的8.3%. 保費確認率也穩步上升, 由一月份的86.4%, 上升至9月份的98.7%, 表示保險業務轉向保障成效顯著. 不過, 期內壽險業務結構優化進展有所放緩, 個險新保單按年增長只有10.7%, 表示新保單增長主要靠銀保渠道. 估計到今年底, 個險新保單佔比仍然不足15%, 表示需要加倍努力. 期內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高達518.79億元, 按年大增72.5%, 主要原因是在新會計價準則下, 準備金基準評估利率採用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加上風險溢價. 由於第3季度評估利率較年中下調大約7至8個基點, 準備金因而環比增加約8.81億元.

今年首3季集團投資收益及公允值變動損益有131.06億元, 按年減少11.46%. 總投資收益率(年化)為4.72%, 較國壽的4.88%遜色. 集團於第3季增加定期存款和權益類資產的配置, 為了彌補上半年的浮虧, 第3季單季只實現43.97億元的投資收益. 其他綜合收益(主要來自可供出售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同年中比較, 由虧損轉為有浮盈35.76億元, 一旦在年底釋放, 將為全年業績提供保障. (待續)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二)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二)

國壽今年首3季投資收益有474.03億元(人民幣, 下同), 按年減少4.22%, 同預期差不多, 總投資收益率(年化)為4.88%, 低於上半年的5.05%, 但只是集團沒有於期內全力釋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浮盈而已.

集團於第3季調整資產結構,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較上半年增加391.41億元, 其中, 集團大幅抄底國內A股, 積極增加大型藍籌股以及指數型基金倉位, 估計權益類資產佔總投資資產比重由年中的11.2%增加至到3季未的15%, 較平保和太保為高, 受惠A股於第3季回升, 當中, 上證綜合指數上升約11%, 3季未集團股東資產淨值較上半年增加7.75%至到2,065.98億元, 成功扭轉第2季資產淨值環比下跌11.8%的情況, 其他綜合收益(主要來自可供出售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同上半年比較, 已經轉虧為盈, 估計3季未累積浮盈超過110億元, 為全年業績提供彈性和保障. 國壽目前持有不少優質金融股, 例如, 持有超過5%股權的中信證券, 相信國壽會繼續受惠A股的反彈, 預期第4季投資收益會進一步上升.

筆者想進一步解釋保險公司於投資資產的收益情況. 一般來講, 保險公司於投資資產可以分為4個構成部分: (1) 自有資金 (2) 傳統險帳戶 (3) 分紅險帳戶 (4) 萬能險帳戶. 當中, 自有資金和傳統險帳戶的投資收益扣除相關成本後盡歸保險公司, 分紅險帳戶的超額收益至少要分配70%給予客戶, 萬能險的超額收益則通常分不少於50%給予客戶. 國壽的投資資產分佈為: 60%分紅險, 25%傳統險以及15%自有資金, 表示每100元的投資收益, 國壽大約可以分享58元.

值得注意的是, 第3季股東淨利潤有69.11億元, 同比微增3.44%, 但同第2季比較卻減少11%. 主要原因是承保利潤下跌. 當中, 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達到1,690.39億元, 按年大增32.15%. 原因除了是保費規模增加之外, 準備金評估利率因為債券利率低迷而需要下調也是主要因素. 幸好, 國壽於09年底的評估利率採用的流動性風險溢價平均在30基點左右, 大幅低於同業的100基點, 也低於平保和太保, 較保守和謹慎的手法使到集團於準備金評估利率的調整享有較大的平滑空間, 因此集團承受的利率風險影響也會較平保和太保少. 況且, 國內已經於10月下旬加息, 估計目前債券收益率達到3.95%, 超越定價利益145個基點, 大大舒緩評估利率進一步下調的壓力, 甚至有機會於全年業績時上調風險溢價, 因而減少計提準備金, 為全年業績帶來正面幫助.

衡量保險業務質素的其中一個指標是退保率. 今年首3季國壽的退保率為1.82%, 較去年同期改善0.9個百分點, 顯示質量有所提升. 雖然今年以來集團在國內壽險市場的市場份額較09年的36.2%有所下降, 但第3季已經呈回穩跡象, 頭3佔率分別為31.99%, 31.73%和33.3%.

估計國壽今明兩年每股內含價值達到11.2元以及13.6元, 每股新業務價值則達到0.74元以及0.87元, 以執筆之時股價35.3港元計算, 相當於2.22倍明年預期內含價值以及19倍明年新業務價值倍數, 估值合理. 未來值得憧憬的是國內將進入加息週期, 債券收益率持續上升將為集團提供可觀的利差益, 估計明年股價應在40港元或以上. (待續)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三)

Tuesday, November 23, 2010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三)

最近市場人士擔憂新興國家尤其是內地推行較收緊的貨幣政策, 以控制通脹以及資產泡沫的風險, 對商品及新興市場股市未來的走勢因而由早前幾乎一面倒向好轉為較審慎和保留. 另一邊箱, 宏利自從11月4日晚上公佈第3季度業績後, 股價有見底轉勢的跡象, 以執筆之時股價119.4港元計算, 較業績公佈前上升20%, 而且還未計算0.13加元股息, 同期恆生指數則下跌3.79%. 聖經創世紀提及約瑟為埃及法老王解夢, 預言七年豐收之後, 會有七年饑荒. 中國也有句俗語,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以黃河河道的改變比喻世事變化, 盛衰無常. 筆者認為優質股票和劣質股票的分別不在於股價會不會大跌, 而是在於股價大跌之後能不能收復失地甚至再創新高. 投資者應該去研究為何有些股票股價大跌之後能夠火鳳凰重生, 有些股票卻萬劫不復, 以致當手上持股股價下跌時, 能夠決定是繼續安然持有甚至趁機"加碼", 還是跳船逃生. 筆者的永久組合成分股, 包括自己一直堅信可以重見"紅底"的平保, 全部都經過股價大跌的洗禮, 筆者的處理方法, 全部是一股不沽, 甚至越跌越買, 到目前為止, 全部都賺錢, 分別只是有些大賺, 有些小賺, 筆者有信心最終全部都會大賺. 現時賺得最少的宏利, 面對的形勢越來越有利, 美國QE2一方面推高股市, 另一方面推高長期債息, 執筆之時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較年中回升16.3%, 3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利率也較年中回升35個基點, 將來有機會筆者會再討論宏利的最新展望.

今年首3季太保股東淨利潤有49.05億元(人民幣, 下同), 按年微升0.1%,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均為0.57元. 每股淨資產為9.14, 較09年底增加3.86%. 第3季單季淨利潤只有8.86億元, 同比下跌64.4%, 環比下跌26.5%. 業績較預期差的主要原因來自期內增加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 以及表面較差的投資表現.

今年首3季集團已賺保費有915.64億元, 按年增加45.75%, 令人鼓舞的是, 太保壽險於內地壽險市場佔有率呈穩步略升的趨勢. 今年首3季的市佔率分別為8.5%, 8.8%和8.8%, 均高過09年的8.3%. 保費確認率也穩步上升, 由一月份的86.4%, 上升至9月份的98.7%, 表示保險業務轉向保障成效顯著. 不過, 期內壽險業務結構優化進展有所放緩, 個險新保單按年增長只有10.7%, 表示新保單增長主要靠銀保渠道. 估計到今年底, 個險新保單佔比仍然不足15%, 表示需要加倍努力. 期內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高達518.79億元, 按年大增72.5%, 主要原因是在新會計價準則下, 準備金基準評估利率採用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加上風險溢價. 由於第3季度評估利率較年中下調大約7至8個基點, 準備金因而環比增加約8.81億元.

今年首3季集團投資收益及公允值變動損益有131.06億元, 按年減少11.46%. 總投資收益率(年化)為4.72%, 較國壽的4.88%遜色. 集團於第3季增加定期存款和權益類資產的配置, 為了彌補上半年的浮虧, 第3季單季只實現43.97億元的投資收益. 其他綜合收益(主要來自可供出售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同年中比較, 由虧損轉為有浮盈35.76億元, 一旦在年底釋放, 將為全年業績提供保障. (待續)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一)

Tuesday, November 09, 2010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一)

最近中資金融股普遍表現不錯. 建行, 中行, 招行, 平保和財險紛紛創下52週高位. 不過, 回想年初的時候, 筆者在報章電視電台等傳媒看到或聽到不少財經專家的建議是不要沾手內銀股, 作為中資金融股的長期大好友, 筆者從1月26日開始, 一連刊登5篇"無懼跌價撐內銀股"系統文章, 為內銀股的股東打氣, 並趁機收集了不少便宜的內銀股, 當中筆者最看好的建行, 現時股價已經比當時上升約40%, 而且還有豐厚的股息. 另一個例子是現時受財經專家熱捧的平保, 今年的股價走勢也不是一帆風順. 於2月份平保國內A股8.6億股小非解禁, 3家員工持股公司可能於5年內分段減持, 受消息影響, 平保股價走軟, 筆者於5月25日的網誌這樣寫到, "平保作為國內一間舉足輕重, 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綜合金融集團, 集壽險, 產險, 銀行, 信託, 證券, 資產管理於一身, 畢竟, 平保於國內壽險與產險市場佔有率均排第2位, 實在是很具吸引力, 相信有不少國內外基金樂於買入和持有. 因此目前的所謂壞消息只是小風波", 並在平保股價跌穿59元時趁機增持, 以現價計, 升幅已超過53%. 有人喜歡跟紅預白, 但筆者卻主張人棄我取, 傾向在優秀公司低潮時"執平貨". 一直以來筆者的理念是, 不要把信心建築在股價上升之上, 因為短期股價的升跌只是浮沙, 靠不住的, 一旦股價下跌, 便會信心盡失, 進退失據. 投資者要把信心建築在公司的盈利前景之上, 資產和盈利才是股價最堅固的磐石. 對股價下跌的恐懼, 通常源於對投資對象的認識不夠, 因此, 筆者建議大家在買股票之前, 要先了解, 再投資. 買股票之前, 先問自己, 如果股價大跌, 會如何處理, 如果答案是"止蝕沽出", 那麼便不要買好了, 如果股價大跌仍然有信心越跌越買, 那才是具有真正的信心, 才值得買入第一注. 畢竟, 買股票不是為了止蝕, 無信心就不如不買, 有信心就不應該恐懼股價下跌. 當然, 現時恆生指數已經升至接近25000點的水平, 不少股票已經稱不上是便宜了, 筆者認為股價越升風險越大, 應該越保守. 內銀股當中, 交行, 中信行和民行仍然具有追落後的潛力和水位. 不過, 今次筆者想討論的不是內銀股, 而是簡評內地保險股的3季業績.

執筆之時, 國壽的股價為35.4港元, 較年初下跌7.81%, 跑輸同期恆生指數的13.73%升幅. 公佈首3季業績當日, 股價一度下跌3.86%, 不少朋友問筆者應否"換馬"去平保. 記得平保國壽上市初期, 雖然2支股票筆者都極力看好和推薦, 但由始至終筆者都是偏愛平保多一些. 不過, 筆者並不認為現時需要由國壽換馬去平保, 繼續持有國壽完全無問題.

今年首3季國壽股東淨利潤則有249.45億元(人民幣, 下同), 按年增長6.26%.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均為0.88元. 每股淨資產為7.31, 按年下跌2.14%. 期內已賺保費2,561.33億元, 按年增長15.91%, 高於上半年13%的增速, 也優於市場預期, 相信同集團推出新產品有關, 估計新業務價值增速會較上半年的10.92%加快. 不過, 由於營業員體制改革, 個險代理人數難以大幅擴充, 保單銷售仍然主要依靠銀保渠道, 而且在低息環境, 客戶傾向收購買短期保單, 而邊際利潤較高的長期期繳保單的銷量表現較弱, 因此估計全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不會有太大驚喜. (待續)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一)

Tuesday, November 09, 2010

簡評內地保險股首3季業績(一)

最近中資金融股普遍表現不錯. 建行, 中行, 招行, 平保和財險紛紛創下52週高位. 不過, 回想年初的時候, 筆者在報章電視電台等傳媒看到或聽到不少財經專家的建議是不要沾手內銀股, 作為中資金融股的長期大好友, 筆者從1月26日開始, 一連刊登5篇"無懼跌價撐內銀股"系統文章, 為內銀股的股東打氣, 並趁機收集了不少便宜的內銀股, 當中筆者最看好的建行, 現時股價已經比當時上升約40%, 而且還有豐厚的股息. 另一個例子是現時受財經專家熱捧的平保, 今年的股價走勢也不是一帆風順. 於2月份平保國內A股8.6億股小非解禁, 3家員工持股公司可能於5年內分段減持, 受消息影響, 平保股價走軟, 筆者於5月25日的網誌這樣寫到, "平保作為國內一間舉足輕重, 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綜合金融集團, 集壽險, 產險, 銀行, 信託, 證券, 資產管理於一身, 畢竟, 平保於國內壽險與產險市場佔有率均排第2位, 實在是很具吸引力, 相信有不少國內外基金樂於買入和持有. 因此目前的所謂壞消息只是小風波", 並在平保股價跌穿59元時趁機增持, 以現價計, 升幅已超過53%. 有人喜歡跟紅預白, 但筆者卻主張人棄我取, 傾向在優秀公司低潮時"執平貨". 一直以來筆者的理念是, 不要把信心建築在股價上升之上, 因為短期股價的升跌只是浮沙, 靠不住的, 一旦股價下跌, 便會信心盡失, 進退失據. 投資者要把信心建築在公司的盈利前景之上, 資產和盈利才是股價最堅固的磐石. 對股價下跌的恐懼, 通常源於對投資對象的認識不夠, 因此, 筆者建議大家在買股票之前, 要先了解, 再投資. 買股票之前, 先問自己, 如果股價大跌, 會如何處理, 如果答案是"止蝕沽出", 那麼便不要買好了, 如果股價大跌仍然有信心越跌越買, 那才是具有真正的信心, 才值得買入第一注. 畢竟, 買股票不是為了止蝕, 無信心就不如不買, 有信心就不應該恐懼股價下跌. 當然, 現時恆生指數已經升至接近25000點的水平, 不少股票已經稱不上是便宜了, 筆者認為股價越升風險越大, 應該越保守. 內銀股當中, 交行, 中信行和民行仍然具有追落後的潛力和水位. 不過, 今次筆者想討論的不是內銀股, 而是簡評內地保險股的3季業績.

執筆之時, 國壽的股價為35.4港元, 較年初下跌7.81%, 跑輸同期恆生指數的13.73%升幅. 公佈首3季業績當日, 股價一度下跌3.86%, 不少朋友問筆者應否"換馬"去平保. 記得平保國壽上市初期, 雖然2支股票筆者都極力看好和推薦, 但由始至終筆者都是偏愛平保多一些. 不過, 筆者並不認為現時需要由國壽換馬去平保, 繼續持有國壽完全無問題.

今年首3季國壽股東淨利潤則有249.45億元(人民幣, 下同), 按年增長6.26%.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均為0.88元. 每股淨資產為7.31, 按年下跌2.14%. 期內已賺保費2,561.33億元, 按年增長15.91%, 高於上半年13%的增速, 也優於市場預期, 相信同集團推出新產品有關, 估計新業務價值增速會較上半年的10.92%加快. 不過, 由於營業員體制改革, 個險代理人數難以大幅擴充, 保單銷售仍然主要依靠銀保渠道, 而且在低息環境, 客戶傾向收購買短期保單, 而邊際利潤較高的長期期繳保單的銷量表現較弱, 因此估計全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不會有太大驚喜. (待續)

濰柴動力 (2338) 訪問

濰柴動力 (2338) 訪問

十二五系列 – 地區經濟圈與產業群聚效應

會計仔 | 30th Nov 2010 | 財經
十二五規劃中, 各行情各地方都有一大埋聲稱利好政策, 好像地區經濟就有有重慶兩江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福建、中部崛起地區、振興東北地區、還有我最看好的新彊。各行業的林林種種更是多到看死人, 究竟應如何解讀?
.
我自己的方法是為各個政策排下一個先後次序, 我的priority 如下, 大家可以參考下, 也可以不同意第一件事, 是看中央打算投放多少錢下來。比如說新彊, budget 2萬億, 我相信你不會找到另一個更「落本」的政策. 排第二的應該是建公共房屋, 數字應在5000億之內, 但補助金額當然是遠比這個小。雖然我不相信那些公共房屋會是廉租屋, 只會是賣給某些人士的平價房屋, 但金額應相當大, 對建材會相當有利; 又說水利吧, 水利必定消耗大量水泥, 傳聞中的海水西調入彊工程說明了中央做工程的氣魄, 南水北調計劃等也應對中西水泥需求大大提振。排第二的是國策時限, 時限一年的下鄉工程和5-10年的建設工程一定有分別。我的先後次序表排第三的國策的層次高度, 即是說, 2個國策起衝突時, 哪個要六讓路, 遇上經濟國際形勢有變時, 哪個會下馬。比如說, 新彊項目直接影響領土完整, S 級國策, 肯定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寸步不讓。保持糧食穩定這些應可算是A 級國策. 很多行業國策只是BCDE級國策。S級國策是任何中央領導人和地方政府都要全力以負的, A級國策是不敢陽奉陰違, 要認定哪些是A級國策, 簡單得很, 就是所有和地方首長前途掛釣的政策, 如省委書記要達到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他們就會胡亂限電, 現在省長市長要落實米袋子菜藍子, 你看成效多快。由此亦可推論出, 地方政策比行業政策易執行, 除非是某些節能減排淘汰的行業政策。
.
第四是支持的形式, 之前講過, 形式有3, 創造需求、補貼和稅務優惠。創造需求可以是鼓勵某些產品的宣傳, 可以是禁止低質產品繼續銷售而造成的substitute effect, 也可是政府造成的群聚效應(下文會詳述) , 補貼除了可以是XX下鄉之外, 也可以是低地價補貼, 或暗中對社保之類的成本「鬆章」。站在企業的惠及情度方面說, 以創造需求為最強, 稅務優惠為最弱, 可是偏偏大部份地方性優惠、行業計劃都只行提供稅務優惠。老老實實, 我要是只求炒概念的話, 看圖算了, 為什麼要做要花這麼多時間心機做功課? 做完功課選出來的股, 就是要又有盈利增長, 又有概念的, 這樣才可以雙重爆炸。如果我選出來的股只是受惠525%15%的稅務優惠, 老實說, 我是會相當失望的。由於只提供稅務優惠的政策金額不會大, 也不會有長時限, 基本上我看到支持形式是稅務優惠就不看下去。
.
論地方政策, 我認為有一點要留意。各個地方都要搞政策, 都要搞惠民措施, 現在又不準高價賣地,又不準搞城投借新錢, 哪裡來這麼多資金去支持個別國策? 要知道,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一個政策的關鍵, 如果政策太違反他們的利益, 執行的積極性當然要低些。還有, 每個地方的稅務優惠都差不多, 到底我信哪一個? 難道一有政策的地區都全買嗎?
.
我認為, 每個搞地區支持的地方, 都會有稅務優惠, 但有些東西是比稅務優惠更重要的, 叫做群聚效應。比如我要去買電腦, 我會去黃金商場, 貪那裡鋪頭多, 選擇多, 易格價。結果就是那裡每一間鋪分到的「盲頭烏蠅」客會比我家樓下的電腦鋪多。又說廣東, 人人都知道廣東工業難做, 但為什麼他們還在, 不搬去別的地方? 就是因為有群聚效應, 找上游下游幫手的距離、時間、運費、出差費、出差時間(必須承認,有些員工是不肯常常離家太遠的)為公司帶來大大的方便,缺少了這些,公司便做不下去。要說的還有很多,我覺得,由於各式各樣原因,例如文化差異,口音不正,和以上各種,其實大部份mid-cap 的市場部、銷售部人員都不能覆蓋全國,只能覆蓋公司所在的一個有效半徑,而每個行業的有效半徑都不同。你想想,如果一個地方政府可以為一個產業創造出群聚效應,威力是相當強勁的。廠多了,自然上游下游都搬過來,或選擇在附近擴產。生意多了(創造需求),成本又減少(運費及各類overhead),運輸距離減少,交貨時間縮短,技工學校可能又會肯專門為這些行業提供所需的人才以備擴充,這些東西對公司的價值,肯定要遠遠超每年10%的稅務優惠。
.
有什麼可以引致一個地方成功由一兩個value point 發展到一個value chain ?我覺得3類東西最關鍵, 一是地域所在和物流成本, 二是是否有充足的勞動力, 三是領導招商引資的個人魅力。不易估, 最好不要估, 只要找有什麼地方已做到, 不要找什麼地方將會做到。我認為四川、重慶等地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選擇。
.
物流成本, 現在講內需, 在華中四通八達的地方會有優惠, 但由於水運成本便宜得多, 你看看三峽工程蓄水175之後, 可由重慶行萬噸大船到上海, 運費大跌比三峽未通前大跌70%, 以前川地出入口靠陸路, 現在把這些都集中在重慶再把貨車裝上大船, 沿江而下, 到站就直接駛走, 多方便。記得去年提過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嗎? 大家一起免關稅, 跟據海關資料, 東盟的進口加出口1-10月是2354億美元, 增加42%, (歐盟是3883億美元, 增長33%, 美國是3213億美元, 增加30%) 數字其實已不少, 還在高速增長中, 我認為四川會是食到東盟自貿區的一個不錯選擇, 因為泰國、馬來西佔得不少。
.
勞動力就更者簡單, 四川和河南都是勞動力出口大省, 富士康就因為此選了河南。以前民工都到沿海, 現在發現家鄉機會多, 外面生活成本貴, 要回鄉。大量便宜的勞動力, 是地方政府吸引產業的絕招。重慶自薄熙來上任以來, 動作多多, 最出名的當然是打黑, 第二影響深遠的是說要為20%的市民建公共房屋, 錢就由不斷引入的各種汽車(吉利、通用、江淮、福特…) 電腦、機械產業帶來的稅收支持。其實還有一個hidden agenda, 就是農民土地流轉。「十二五規劃」中第11:「完 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 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 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徵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 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講白點就是說四川及重慶為試點的一系列政策, 給農民提供多點租出農地的機會, 很多農地自己耕作已經賺得不多,反而租給人還有好處, 地方政府不斷派出官員去教育農民, 幫助調解, 減低出租的交易費用, 利用村委的人際關係能力和「村內民主化」的群眾壓力, 令一大塊地不要被幾粒「釘子戶」卡住變得零零零碎碎, 這樣大片地就可用農機耕作, 不懂做其他工作的「釘子戶」可選擇受雇於承租的農業集團, 也可以向農業集團收貴租, 自己用平租去租回其他用不到農機既「豬頭骨」地, 都可算是一家便宜幾家著既政策。由於農地收租越來越好賺, 自己動手落田的人減少, 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又越來越多, 造成良性循環。
.
我認為重慶的機電業已經形成了群聚效應, 在將來的幾長會長期受惠, 我自己持有一點重慶機電。除了以上, 還有別的原因, 勞動力成本向上、機械不斷代替人手是大趨勢。通漲期, 我認為鋼鐵的成本最可控, 因為行業訂價能力最弱, 所以實在買了不少用鋼做成本的東西。 

十二五系列 – 地區經濟圈與產業群聚效應

會計仔 | 30th Nov 2010 | 財經
十二五規劃中, 各行情各地方都有一大埋聲稱利好政策, 好像地區經濟就有有重慶兩江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福建、中部崛起地區、振興東北地區、還有我最看好的新彊。各行業的林林種種更是多到看死人, 究竟應如何解讀?
.
我自己的方法是為各個政策排下一個先後次序, 我的priority 如下, 大家可以參考下, 也可以不同意第一件事, 是看中央打算投放多少錢下來。比如說新彊, budget 2萬億, 我相信你不會找到另一個更「落本」的政策. 排第二的應該是建公共房屋, 數字應在5000億之內, 但補助金額當然是遠比這個小。雖然我不相信那些公共房屋會是廉租屋, 只會是賣給某些人士的平價房屋, 但金額應相當大, 對建材會相當有利; 又說水利吧, 水利必定消耗大量水泥, 傳聞中的海水西調入彊工程說明了中央做工程的氣魄, 南水北調計劃等也應對中西水泥需求大大提振。排第二的是國策時限, 時限一年的下鄉工程和5-10年的建設工程一定有分別。我的先後次序表排第三的國策的層次高度, 即是說, 2個國策起衝突時, 哪個要六讓路, 遇上經濟國際形勢有變時, 哪個會下馬。比如說, 新彊項目直接影響領土完整, S 級國策, 肯定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寸步不讓。保持糧食穩定這些應可算是A 級國策. 很多行業國策只是BCDE級國策。S級國策是任何中央領導人和地方政府都要全力以負的, A級國策是不敢陽奉陰違, 要認定哪些是A級國策, 簡單得很, 就是所有和地方首長前途掛釣的政策, 如省委書記要達到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他們就會胡亂限電, 現在省長市長要落實米袋子菜藍子, 你看成效多快。由此亦可推論出, 地方政策比行業政策易執行, 除非是某些節能減排淘汰的行業政策。
.
第四是支持的形式, 之前講過, 形式有3, 創造需求、補貼和稅務優惠。創造需求可以是鼓勵某些產品的宣傳, 可以是禁止低質產品繼續銷售而造成的substitute effect, 也可是政府造成的群聚效應(下文會詳述) , 補貼除了可以是XX下鄉之外, 也可以是低地價補貼, 或暗中對社保之類的成本「鬆章」。站在企業的惠及情度方面說, 以創造需求為最強, 稅務優惠為最弱, 可是偏偏大部份地方性優惠、行業計劃都只行提供稅務優惠。老老實實, 我要是只求炒概念的話, 看圖算了, 為什麼要做要花這麼多時間心機做功課? 做完功課選出來的股, 就是要又有盈利增長, 又有概念的, 這樣才可以雙重爆炸。如果我選出來的股只是受惠525%15%的稅務優惠, 老實說, 我是會相當失望的。由於只提供稅務優惠的政策金額不會大, 也不會有長時限, 基本上我看到支持形式是稅務優惠就不看下去。
.
論地方政策, 我認為有一點要留意。各個地方都要搞政策, 都要搞惠民措施, 現在又不準高價賣地,又不準搞城投借新錢, 哪裡來這麼多資金去支持個別國策? 要知道,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一個政策的關鍵, 如果政策太違反他們的利益, 執行的積極性當然要低些。還有, 每個地方的稅務優惠都差不多, 到底我信哪一個? 難道一有政策的地區都全買嗎?
.
我認為, 每個搞地區支持的地方, 都會有稅務優惠, 但有些東西是比稅務優惠更重要的, 叫做群聚效應。比如我要去買電腦, 我會去黃金商場, 貪那裡鋪頭多, 選擇多, 易格價。結果就是那裡每一間鋪分到的「盲頭烏蠅」客會比我家樓下的電腦鋪多。又說廣東, 人人都知道廣東工業難做, 但為什麼他們還在, 不搬去別的地方? 就是因為有群聚效應, 找上游下游幫手的距離、時間、運費、出差費、出差時間(必須承認,有些員工是不肯常常離家太遠的)為公司帶來大大的方便,缺少了這些,公司便做不下去。要說的還有很多,我覺得,由於各式各樣原因,例如文化差異,口音不正,和以上各種,其實大部份mid-cap 的市場部、銷售部人員都不能覆蓋全國,只能覆蓋公司所在的一個有效半徑,而每個行業的有效半徑都不同。你想想,如果一個地方政府可以為一個產業創造出群聚效應,威力是相當強勁的。廠多了,自然上游下游都搬過來,或選擇在附近擴產。生意多了(創造需求),成本又減少(運費及各類overhead),運輸距離減少,交貨時間縮短,技工學校可能又會肯專門為這些行業提供所需的人才以備擴充,這些東西對公司的價值,肯定要遠遠超每年10%的稅務優惠。
.
有什麼可以引致一個地方成功由一兩個value point 發展到一個value chain ?我覺得3類東西最關鍵, 一是地域所在和物流成本, 二是是否有充足的勞動力, 三是領導招商引資的個人魅力。不易估, 最好不要估, 只要找有什麼地方已做到, 不要找什麼地方將會做到。我認為四川、重慶等地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選擇。
.
物流成本, 現在講內需, 在華中四通八達的地方會有優惠, 但由於水運成本便宜得多, 你看看三峽工程蓄水175之後, 可由重慶行萬噸大船到上海, 運費大跌比三峽未通前大跌70%, 以前川地出入口靠陸路, 現在把這些都集中在重慶再把貨車裝上大船, 沿江而下, 到站就直接駛走, 多方便。記得去年提過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嗎? 大家一起免關稅, 跟據海關資料, 東盟的進口加出口1-10月是2354億美元, 增加42%, (歐盟是3883億美元, 增長33%, 美國是3213億美元, 增加30%) 數字其實已不少, 還在高速增長中, 我認為四川會是食到東盟自貿區的一個不錯選擇, 因為泰國、馬來西佔得不少。
.
勞動力就更者簡單, 四川和河南都是勞動力出口大省, 富士康就因為此選了河南。以前民工都到沿海, 現在發現家鄉機會多, 外面生活成本貴, 要回鄉。大量便宜的勞動力, 是地方政府吸引產業的絕招。重慶自薄熙來上任以來, 動作多多, 最出名的當然是打黑, 第二影響深遠的是說要為20%的市民建公共房屋, 錢就由不斷引入的各種汽車(吉利、通用、江淮、福特…) 電腦、機械產業帶來的稅收支持。其實還有一個hidden agenda, 就是農民土地流轉。「十二五規劃」中第11:「完 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 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 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徵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 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講白點就是說四川及重慶為試點的一系列政策, 給農民提供多點租出農地的機會, 很多農地自己耕作已經賺得不多,反而租給人還有好處, 地方政府不斷派出官員去教育農民, 幫助調解, 減低出租的交易費用, 利用村委的人際關係能力和「村內民主化」的群眾壓力, 令一大塊地不要被幾粒「釘子戶」卡住變得零零零碎碎, 這樣大片地就可用農機耕作, 不懂做其他工作的「釘子戶」可選擇受雇於承租的農業集團, 也可以向農業集團收貴租, 自己用平租去租回其他用不到農機既「豬頭骨」地, 都可算是一家便宜幾家著既政策。由於農地收租越來越好賺, 自己動手落田的人減少, 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又越來越多, 造成良性循環。
.
我認為重慶的機電業已經形成了群聚效應, 在將來的幾長會長期受惠, 我自己持有一點重慶機電。除了以上, 還有別的原因, 勞動力成本向上、機械不斷代替人手是大趨勢。通漲期, 我認為鋼鐵的成本最可控, 因為行業訂價能力最弱, 所以實在買了不少用鋼做成本的東西。 

债务危机欧元续跌 圣诞快乐美国添喜(11月28日) (2010-11-28 01:51:39)

一个小小的爱尔兰,打烂了伯南克QE2的如意算盘,美元被升值。
上周尽管爱尔兰表示愿意接受欧盟援助,并公布了削减赤字的预算方案,爱尔兰危机并未因此消停,欧猪债券继续遭到抛售,欧元兑美元一度跌破1.32。加上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澳洲央行暗示停止加息,美元指数迅速升穿80大关。上周市场风险意识大增,风险资产全面回调。

爱尔兰银行的确面临困境,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和葡萄牙的减赤能力也令人担心,不过笔者认为德国坚持要求债券投资者要部分承担违约风险,才是这轮欧猪债券遭到抛售、CDS急涨的元凶。借助欧债危机,欧洲巧妙地化解了美国QE2所带来的汇率压力。其实,欧元贬值对于欧洲大国(尤其是德国)颇有好处,最新的德国IFO数据出乎意料地强劲,欧元危机对于德国,真是一个“好的危机”。

美国近期经济数据较预期的要好。感恩节后第一日销售起步良好,看来今年圣诞销情不差。笔者认为,不仅两次衰退不会出现,美国的增长动能也会比想象得更强劲,企业盈利水平也会更强劲。2011年的特征是,经济平稳,市场动荡。

本周市场三大焦点:PMI,非农就业和欧洲央行。周三欧洲11月PMI预计为55.5,vs 上期54.6;美国ISM57.2 vs 56.9。同日中国PMI同样引人注目。周四欧洲央行开会,量化宽松退出时机被延迟的可能性很大。同日,美国二手房销售-2%vs 上期-1.8。周五美国非农就业,150K vs 上期151K,连续第二个月录得正增长,失业率这维持在9.6%。

债务危机欧元续跌 圣诞快乐美国添喜(11月28日) (2010-11-28 01:51:39)

一个小小的爱尔兰,打烂了伯南克QE2的如意算盘,美元被升值。
上周尽管爱尔兰表示愿意接受欧盟援助,并公布了削减赤字的预算方案,爱尔兰危机并未因此消停,欧猪债券继续遭到抛售,欧元兑美元一度跌破1.32。加上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澳洲央行暗示停止加息,美元指数迅速升穿80大关。上周市场风险意识大增,风险资产全面回调。

爱尔兰银行的确面临困境,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和葡萄牙的减赤能力也令人担心,不过笔者认为德国坚持要求债券投资者要部分承担违约风险,才是这轮欧猪债券遭到抛售、CDS急涨的元凶。借助欧债危机,欧洲巧妙地化解了美国QE2所带来的汇率压力。其实,欧元贬值对于欧洲大国(尤其是德国)颇有好处,最新的德国IFO数据出乎意料地强劲,欧元危机对于德国,真是一个“好的危机”。

美国近期经济数据较预期的要好。感恩节后第一日销售起步良好,看来今年圣诞销情不差。笔者认为,不仅两次衰退不会出现,美国的增长动能也会比想象得更强劲,企业盈利水平也会更强劲。2011年的特征是,经济平稳,市场动荡。

本周市场三大焦点:PMI,非农就业和欧洲央行。周三欧洲11月PMI预计为55.5,vs 上期54.6;美国ISM57.2 vs 56.9。同日中国PMI同样引人注目。周四欧洲央行开会,量化宽松退出时机被延迟的可能性很大。同日,美国二手房销售-2%vs 上期-1.8。周五美国非农就业,150K vs 上期151K,连续第二个月录得正增长,失业率这维持在9.6%。

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 (2010-11-23 21:36:01)

笔者预言,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7%,2011年为4.6%。这两个数字,与金融危机前五年(2003~2007)平均增长的4.6%相距不大,GDP的增长动力好像并不弱,为什么人们仍对经济增长抱有如此大的不安呢?

这是因为有五大不对称,令全球增长速度贬值。

一、增长速度与经济复苏程度之间的不对称。金融海啸令全球经济下跌了近10%(美欧更多)。这两年经济增长出现反弹,但是从金额或绝对水平上看仍处于水面下,生产与消费的总量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就产生了增长速度与生活感受上的落差,复苏与就业上的落差。

二、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复苏之间的不对称。美国消费者和欧洲政府忙于去杠杆,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金融中介功能也未恢复。美国、欧洲经济大幅落后于全球的复苏,新闻坏消息主要来自那里。新兴国家受金融海啸破坏不深,财政比较健全,内需明显上升。今年全球4.7%的增长中,有2.8个百分点来自新兴国家,而美、欧、日不过贡献1.2个百分点,增长焦虑主要来自G3经济。

三、过度流动性与银行借贷之间的不对称。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重启,导致流动性进一步泛滥,货币政策环境十分宽松,利率超低。然而美欧银行却受到不良资产的困扰,贷款意愿低下。由于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坏死,央行的宽松政策无法传导到实体经济,于是造成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中所感受到的流动性反差巨大。

四、金融市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不对称。超低的资金成本,带来亢奋的市场投机,金融资产价格暴涨,而且股市、债市、能源、金属、黄金、农产品一齐飞扬。但是由于银行惜贷、企业慎行,就业复苏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美欧面临着无就业复苏。以目前的进展看,美国至少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2007年的就业水平。

五、G3国家与新兴国家、商品国家在通胀上的不对称。由于劳工市场乏力,在美欧日几乎见不到通胀压力,但是过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却在世界其它地方制造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这种差异导致货币政策方向的不同步,然而美国联储局的影响大过其它央行。

笔者相信,以上五种不对称会在2011年继续存在,市场仍在经济与市场、通缩与通胀、资产与就业之间挣扎。

2011年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是:量化宽松、美元、贸易战。

为刺激就业市场,美国联储局在量化宽松政策之上再加码,美元流动性应该用天量和史无前例来形容。由于银行恢复需要时间,贷款一时难有大增,相信联储的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弱美元和资产价格上升之上。尽管美国号称强美元政策并无改变,但是实际上华盛顿追求的是美元有序、体面的贬值。然而,通过货币贬值来寻求额外的增长动力,是建立在牺牲别国出口之上的,这种以邻为壑的行为势必遭致他国的反制。为抗衡美元的弱势,多国政府和央行纷纷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或资金流动限制,令美国的政策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今后三年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危险期,各种贸易战、汇率战随时可能爆发。

美元,仍然是全球经济的寒暑表。美元的走势,反应着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体现着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实力上的此消彼长,折射出全球资金的流向和利率预期的变化,更隐含着商品价格、套利交易起落的密码。2011年的汇市估计波动颇大,不过笔者倾向于相信美元会止跌回升。

这个判断基于两个理由。一、欧债不稳和日本出口急跌下,美元被升值。二、在2011年下半年经济出现起色后,市场估计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作出调整。一旦美元升值,风险资产价格均有下调压力,国债市场、新兴市场估值偏高所隐含的风险,尤其值得留意。笔者认为,风险资产价格在2011年呈前高后低态势,与增长速度之间出现背驰现象。

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2.5%,CPI为1%,美国的增长弱过危机前的水平,但是离 “两次探底”相去甚远。日本增长0.6%,CPI为-0.5%,出口回落之下日本经济仍处通缩状态。欧洲增长3.2%,CPI为1.6%,那里的增长速度明显快过一般人的预期,德国经济比欧债五国大得多、强劲得多。中国增长9.2%,CPI为5%,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可能导致利率水平正常化加速。

GDP增长低位提速,资产价格高位回落,美元反弹可能对国债市场及风险资产带来冲击,乃笔者对2011年的预言。

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 (2010-11-23 21:36:01)

笔者预言,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7%,2011年为4.6%。这两个数字,与金融危机前五年(2003~2007)平均增长的4.6%相距不大,GDP的增长动力好像并不弱,为什么人们仍对经济增长抱有如此大的不安呢?

这是因为有五大不对称,令全球增长速度贬值。

一、增长速度与经济复苏程度之间的不对称。金融海啸令全球经济下跌了近10%(美欧更多)。这两年经济增长出现反弹,但是从金额或绝对水平上看仍处于水面下,生产与消费的总量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就产生了增长速度与生活感受上的落差,复苏与就业上的落差。

二、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复苏之间的不对称。美国消费者和欧洲政府忙于去杠杆,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金融中介功能也未恢复。美国、欧洲经济大幅落后于全球的复苏,新闻坏消息主要来自那里。新兴国家受金融海啸破坏不深,财政比较健全,内需明显上升。今年全球4.7%的增长中,有2.8个百分点来自新兴国家,而美、欧、日不过贡献1.2个百分点,增长焦虑主要来自G3经济。

三、过度流动性与银行借贷之间的不对称。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重启,导致流动性进一步泛滥,货币政策环境十分宽松,利率超低。然而美欧银行却受到不良资产的困扰,贷款意愿低下。由于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坏死,央行的宽松政策无法传导到实体经济,于是造成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中所感受到的流动性反差巨大。

四、金融市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不对称。超低的资金成本,带来亢奋的市场投机,金融资产价格暴涨,而且股市、债市、能源、金属、黄金、农产品一齐飞扬。但是由于银行惜贷、企业慎行,就业复苏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美欧面临着无就业复苏。以目前的进展看,美国至少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2007年的就业水平。

五、G3国家与新兴国家、商品国家在通胀上的不对称。由于劳工市场乏力,在美欧日几乎见不到通胀压力,但是过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却在世界其它地方制造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这种差异导致货币政策方向的不同步,然而美国联储局的影响大过其它央行。

笔者相信,以上五种不对称会在2011年继续存在,市场仍在经济与市场、通缩与通胀、资产与就业之间挣扎。

2011年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是:量化宽松、美元、贸易战。

为刺激就业市场,美国联储局在量化宽松政策之上再加码,美元流动性应该用天量和史无前例来形容。由于银行恢复需要时间,贷款一时难有大增,相信联储的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弱美元和资产价格上升之上。尽管美国号称强美元政策并无改变,但是实际上华盛顿追求的是美元有序、体面的贬值。然而,通过货币贬值来寻求额外的增长动力,是建立在牺牲别国出口之上的,这种以邻为壑的行为势必遭致他国的反制。为抗衡美元的弱势,多国政府和央行纷纷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或资金流动限制,令美国的政策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今后三年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危险期,各种贸易战、汇率战随时可能爆发。

美元,仍然是全球经济的寒暑表。美元的走势,反应着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体现着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实力上的此消彼长,折射出全球资金的流向和利率预期的变化,更隐含着商品价格、套利交易起落的密码。2011年的汇市估计波动颇大,不过笔者倾向于相信美元会止跌回升。

这个判断基于两个理由。一、欧债不稳和日本出口急跌下,美元被升值。二、在2011年下半年经济出现起色后,市场估计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作出调整。一旦美元升值,风险资产价格均有下调压力,国债市场、新兴市场估值偏高所隐含的风险,尤其值得留意。笔者认为,风险资产价格在2011年呈前高后低态势,与增长速度之间出现背驰现象。

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2.5%,CPI为1%,美国的增长弱过危机前的水平,但是离 “两次探底”相去甚远。日本增长0.6%,CPI为-0.5%,出口回落之下日本经济仍处通缩状态。欧洲增长3.2%,CPI为1.6%,那里的增长速度明显快过一般人的预期,德国经济比欧债五国大得多、强劲得多。中国增长9.2%,CPI为5%,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可能导致利率水平正常化加速。

GDP增长低位提速,资产价格高位回落,美元反弹可能对国债市场及风险资产带来冲击,乃笔者对2011年的预言。

伯南克发狠 爱尔兰服软(11月21日) (2010-11-20 23:14:14)

新瓶装旧酒。近期牵动市场的几个主题,在上周均有变化,但是市场的反应却颇为中性。风险资产持续受压,市场仍缺乏方向。

近来市场有三条主线。1)爱尔兰危机——欧元、欧债:周四欧盟与IMF进驻都柏林,爱尔兰接受援助应该只是时间与方式的问题。2)QE2——美元汇率:伯南克周五演讲对QE2的批评发出罕见的吼声,表明他的量化宽松政策坚定不动摇,可是美元并未见明显弱势。3)中国加息——商品市场:人民银行终于宣布上调准备金率,此项措施温和,可是商品价格走势依然审慎,也许市场预计更多只靴子落地。

笔者认为,爱尔兰危机被高估了。首先,爱尔兰政府的债务负担并非希腊那么高,而且属于非经常性财政恶化(主要是需要拯救银行),国库仍有200亿欧元现金,至少明年第二季度前并不“差钱”。爱尔兰的银行由于管制不足,深陷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困境,资本金遭到重创,需要注资,不过注资规模可大可小,市场将爱尔兰危机炒得火热,企业挤提银行,自己在制造危机。笔者强调,此时不同年初时希腊的挣扎。现在欧盟有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随时待命救援,欧洲大国的态度也由推搪转为主动救援。爱尔兰危机注定是有惊无险的,如无意外本周应有救援方案出炉。

伯南克在法兰克福,高调反击对QE2的批评,将全球政策紊乱的责任推向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的汇率政策,并直言经济复苏需要国会的配合。此次发言凸显联储将量化宽松进行到底的决心,完全无视国内外的批评声音。伯南克在印钞票上已经踏上了不归路,将其作为经济学家的声誉及作为央行行长的权威,全部赌在QE上了。美国核心CPI处在40年来最严峻的通缩,就业压力十分大,笔者相信QE2大放水的格局,并未因国债利率上扬而改变,美元弱势也未因近期汇率的反弹而结束。

本周市场焦点,爱尔兰何时及如何请求欧盟援助,以及欧元之后的走向。周二美国第三季度 GDP预计会由2.0%上调至2.3%。同日二手房销售(11月)估计因银主盘程序问题而大跌到3850K,vs上期的4530K。周三德国IFO指数 108,vs上期107.6。美国10月耐用消费品订单1.0% vs 3.5%;新房销售295K vs 307。当天联储公布本月初的会议纪要,可了解QE2出炉时的内情。周五日本10月CPI,预测为-0.2% vs -0.6%。周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周五(圣诞销售的第一天)销情如何对市场也有影响。

伯南克发狠 爱尔兰服软(11月21日) (2010-11-20 23:14:14)

新瓶装旧酒。近期牵动市场的几个主题,在上周均有变化,但是市场的反应却颇为中性。风险资产持续受压,市场仍缺乏方向。

近来市场有三条主线。1)爱尔兰危机——欧元、欧债:周四欧盟与IMF进驻都柏林,爱尔兰接受援助应该只是时间与方式的问题。2)QE2——美元汇率:伯南克周五演讲对QE2的批评发出罕见的吼声,表明他的量化宽松政策坚定不动摇,可是美元并未见明显弱势。3)中国加息——商品市场:人民银行终于宣布上调准备金率,此项措施温和,可是商品价格走势依然审慎,也许市场预计更多只靴子落地。

笔者认为,爱尔兰危机被高估了。首先,爱尔兰政府的债务负担并非希腊那么高,而且属于非经常性财政恶化(主要是需要拯救银行),国库仍有200亿欧元现金,至少明年第二季度前并不“差钱”。爱尔兰的银行由于管制不足,深陷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困境,资本金遭到重创,需要注资,不过注资规模可大可小,市场将爱尔兰危机炒得火热,企业挤提银行,自己在制造危机。笔者强调,此时不同年初时希腊的挣扎。现在欧盟有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随时待命救援,欧洲大国的态度也由推搪转为主动救援。爱尔兰危机注定是有惊无险的,如无意外本周应有救援方案出炉。

伯南克在法兰克福,高调反击对QE2的批评,将全球政策紊乱的责任推向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的汇率政策,并直言经济复苏需要国会的配合。此次发言凸显联储将量化宽松进行到底的决心,完全无视国内外的批评声音。伯南克在印钞票上已经踏上了不归路,将其作为经济学家的声誉及作为央行行长的权威,全部赌在QE上了。美国核心CPI处在40年来最严峻的通缩,就业压力十分大,笔者相信QE2大放水的格局,并未因国债利率上扬而改变,美元弱势也未因近期汇率的反弹而结束。

本周市场焦点,爱尔兰何时及如何请求欧盟援助,以及欧元之后的走向。周二美国第三季度 GDP预计会由2.0%上调至2.3%。同日二手房销售(11月)估计因银主盘程序问题而大跌到3850K,vs上期的4530K。周三德国IFO指数 108,vs上期107.6。美国10月耐用消费品订单1.0% vs 3.5%;新房销售295K vs 307。当天联储公布本月初的会议纪要,可了解QE2出炉时的内情。周五日本10月CPI,预测为-0.2% vs -0.6%。周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周五(圣诞销售的第一天)销情如何对市场也有影响。

2011年中国经济的五个问号 (2010-11-18 06:41:24)

一、 通货膨胀何去何从?
    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目前远超过政府的估计,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更高。这一轮通胀的主因,并不在供需失衡,而在流动性失控,在于热钱横流。农产品价格暴涨、工资大幅上调、能源及公用价格结构性上调、原材料价格飙升,势必使CPI全面受压。而此带动价格预期,诱发囤积和抢购。CPI在2011年突破6%的可能性颇高。

  济十分重要。不过笔者认为房价难大升,也难大跌。中国正在进入一轮新房源的集中上市期,同时库存也处历史新高。不过,流动性泛滥情况严重,负利率越演越烈,房子成了市民抗通胀的储蓄帐户。房地产新政,是房市的摇摆因素,不过北京自己在此问题上也是左右为难——既不希望房价大升,也不希望大跌。九月份房地产成交量的突增,令一批资金链紧绷的开发商得以喘息。笔者认为,开发商因现金流而被迫减价的机会不大了,这增强了他们在与政府博弈中的力量。2011年可能有物业税试点推出,不过打击面主要将集中在豪宅、新房。这些政策被政府悬在半空带来的心理震慑,可能大过真正推出后对市场的实质打击。 四、 增长加速还是减速? GDP增长大幅下滑的危险期已过,经济进入弱加速状况。从环比折率(Annualized QonQ)看,2010年第二季度应该是增长的谷底。随着全球两次探底的风险彻底消失,房市、股市、车市升温,中国经济在本周期最 

二、 利率动不动?
中国已经错过了利率正常化的最佳窗口时机,如今在通货膨胀、房市投机和美国QE2的夹击下,中国人民银行的“引导货币条件逐渐回归常态水平”变得更加艰难。货币政策在2011年转为中性应无悬念,新增信贷的规模较上年减少也应无悬念。利率是否上升,市场却有争议。笔者认为,如果CPI突破5%,利率起码上调150基点,甚至更多。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过贷款利率,长年期存贷利率上调幅度大过短期利率。

三、 房价跌还是涨?
    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对2011年整体经济十分重要。不过笔者认为房价难大升,也难大跌。中国正在进入一轮新房源的集中上市期,同时库存也处历史新高。不过,流动性泛滥情况严重,负利率越演越烈,房子成了市民抗通胀的储蓄帐户。房地产新政,是房市的摇摆因素,不过北京自己在此问题上也是左右为难——既不希望房价大升,也不希望大跌。九月份房地产成交量的突增,令一批资金链紧绷的开发商得以喘息。笔者认为,开发商因现金流而被迫减价的机会不大了,这增强了他们在与政府博弈中的力量。2011年可能有物业税试点推出,不过打击面主要将集中在豪宅、新房。这些政策被政府悬在半空带来的心理震慑,可能大过真正推出后对市场的实质打击。

四、 增长加速还是减速?
    GDP增长大幅下滑的危险期已过,经济进入弱加速状况。从环比折率(Annualized QonQ)看,2010年第二季度应该是增长的谷底。随着全球两次探底的风险彻底消失,房市、股市、车市升温,中国经济在本周期最困难的时间相信已经过去。
    新的十二五规划带来新的投资,开发商资金链改善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回升。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带动低端消费;股市旺畅,触动财富效应。不过中国经济暂时看不见类似上个周期加入WTO或房地产热这样的大故事,增长未必能维持双位数。

五、 贸易战会否开打?
    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高失业率在发达国家造成巨大压力和仇外情绪,QE2制造各种汇率乱象。2011年是汇率战、贸易战的多发期,势必对中国经济构成潜在威胁。

2011年中国经济的五个问号 (2010-11-18 06:41:24)

一、 通货膨胀何去何从?
    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目前远超过政府的估计,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更高。这一轮通胀的主因,并不在供需失衡,而在流动性失控,在于热钱横流。农产品价格暴涨、工资大幅上调、能源及公用价格结构性上调、原材料价格飙升,势必使CPI全面受压。而此带动价格预期,诱发囤积和抢购。CPI在2011年突破6%的可能性颇高。

  济十分重要。不过笔者认为房价难大升,也难大跌。中国正在进入一轮新房源的集中上市期,同时库存也处历史新高。不过,流动性泛滥情况严重,负利率越演越烈,房子成了市民抗通胀的储蓄帐户。房地产新政,是房市的摇摆因素,不过北京自己在此问题上也是左右为难——既不希望房价大升,也不希望大跌。九月份房地产成交量的突增,令一批资金链紧绷的开发商得以喘息。笔者认为,开发商因现金流而被迫减价的机会不大了,这增强了他们在与政府博弈中的力量。2011年可能有物业税试点推出,不过打击面主要将集中在豪宅、新房。这些政策被政府悬在半空带来的心理震慑,可能大过真正推出后对市场的实质打击。 四、 增长加速还是减速? GDP增长大幅下滑的危险期已过,经济进入弱加速状况。从环比折率(Annualized QonQ)看,2010年第二季度应该是增长的谷底。随着全球两次探底的风险彻底消失,房市、股市、车市升温,中国经济在本周期最 

二、 利率动不动?
中国已经错过了利率正常化的最佳窗口时机,如今在通货膨胀、房市投机和美国QE2的夹击下,中国人民银行的“引导货币条件逐渐回归常态水平”变得更加艰难。货币政策在2011年转为中性应无悬念,新增信贷的规模较上年减少也应无悬念。利率是否上升,市场却有争议。笔者认为,如果CPI突破5%,利率起码上调150基点,甚至更多。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过贷款利率,长年期存贷利率上调幅度大过短期利率。

三、 房价跌还是涨?
    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对2011年整体经济十分重要。不过笔者认为房价难大升,也难大跌。中国正在进入一轮新房源的集中上市期,同时库存也处历史新高。不过,流动性泛滥情况严重,负利率越演越烈,房子成了市民抗通胀的储蓄帐户。房地产新政,是房市的摇摆因素,不过北京自己在此问题上也是左右为难——既不希望房价大升,也不希望大跌。九月份房地产成交量的突增,令一批资金链紧绷的开发商得以喘息。笔者认为,开发商因现金流而被迫减价的机会不大了,这增强了他们在与政府博弈中的力量。2011年可能有物业税试点推出,不过打击面主要将集中在豪宅、新房。这些政策被政府悬在半空带来的心理震慑,可能大过真正推出后对市场的实质打击。

四、 增长加速还是减速?
    GDP增长大幅下滑的危险期已过,经济进入弱加速状况。从环比折率(Annualized QonQ)看,2010年第二季度应该是增长的谷底。随着全球两次探底的风险彻底消失,房市、股市、车市升温,中国经济在本周期最困难的时间相信已经过去。
    新的十二五规划带来新的投资,开发商资金链改善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回升。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带动低端消费;股市旺畅,触动财富效应。不过中国经济暂时看不见类似上个周期加入WTO或房地产热这样的大故事,增长未必能维持双位数。

五、 贸易战会否开打?
    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高失业率在发达国家造成巨大压力和仇外情绪,QE2制造各种汇率乱象。2011年是汇率战、贸易战的多发期,势必对中国经济构成潜在威胁。

美元难有大作为 欧债暂属小风险(11月14日) (2010-11-14 00:59:28)

去杠杆、平长仓的一周,锁定利润的一周。

在欧洲债务危机重现、中国货币政策收缩提速、G20首脑峰会等一系列故事之下,美元反弹,套利盘减仓,风险资产全面下挫。自从九月伯南克推出QE2思路以来,美国S&P升了17%,商品指数CRS升了21%,这是今年最好赚钱的两个月。当风险浮现时,基金经理为年底的花红而减仓、锁定利润。

爱尔兰债务情况恶化,并波及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欧猪各国的CDS纷纷创出新高,勾起人们对上半年欧元危机的记忆,风险指数上涨,欧元下贬。的确欧猪国家最近面临发债成本上涨的情况,加剧了财政负担。不过笔者认为今天同上半年完全不同。当时希腊政府独自挣扎在债务漩涡中,累及欧元。现在欧盟有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IMF也随时准备出手,所以市场集资不利,不过意味着也许援助资金需要登场维持秩序,欧猪违约风险在今后2-3年内并不高。笔者相信欧洲债务危机中有炒作成分。

美元在屡创新低后,借欧债消息和G20峰会反弹其实再正常不过。笔者认为美元有反弹,无反转。的确近来美国的经济数据有改善,不过就业市场则无起色。伯南克的QE2一旦启动,便开弓没有回头箭。G20会议上对美国量化宽松的批评声音强烈,不过反制措施却出乎意料地少,英国自己的QE2更变得遥遥无期了。这种情况下,笔者觉得美元反弹属技术性的,尤其与套利盘一时拆仓有关。

本周焦点在于美元与欧元之间的互动。周一日本第三季度GDP预计0.6%,vs 上期的0.4%。同日美国十月零售增0.7%,vs 0.6%,扣除汽车销售后增0.5%,vs 0.4%,消费数据继续向好。周二欧洲十月CPI0.3%,vs 上期0.2%。周三美国CPI预计为0.3%,vs 上期0.1%,油价因素开始显现。周四美国领先指数0.6%,vs 0.3%。

美元难有大作为 欧债暂属小风险(11月14日) (2010-11-14 00:59:28)

去杠杆、平长仓的一周,锁定利润的一周。

在欧洲债务危机重现、中国货币政策收缩提速、G20首脑峰会等一系列故事之下,美元反弹,套利盘减仓,风险资产全面下挫。自从九月伯南克推出QE2思路以来,美国S&P升了17%,商品指数CRS升了21%,这是今年最好赚钱的两个月。当风险浮现时,基金经理为年底的花红而减仓、锁定利润。

爱尔兰债务情况恶化,并波及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欧猪各国的CDS纷纷创出新高,勾起人们对上半年欧元危机的记忆,风险指数上涨,欧元下贬。的确欧猪国家最近面临发债成本上涨的情况,加剧了财政负担。不过笔者认为今天同上半年完全不同。当时希腊政府独自挣扎在债务漩涡中,累及欧元。现在欧盟有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IMF也随时准备出手,所以市场集资不利,不过意味着也许援助资金需要登场维持秩序,欧猪违约风险在今后2-3年内并不高。笔者相信欧洲债务危机中有炒作成分。

美元在屡创新低后,借欧债消息和G20峰会反弹其实再正常不过。笔者认为美元有反弹,无反转。的确近来美国的经济数据有改善,不过就业市场则无起色。伯南克的QE2一旦启动,便开弓没有回头箭。G20会议上对美国量化宽松的批评声音强烈,不过反制措施却出乎意料地少,英国自己的QE2更变得遥遥无期了。这种情况下,笔者觉得美元反弹属技术性的,尤其与套利盘一时拆仓有关。

本周焦点在于美元与欧元之间的互动。周一日本第三季度GDP预计0.6%,vs 上期的0.4%。同日美国十月零售增0.7%,vs 0.6%,扣除汽车销售后增0.5%,vs 0.4%,消费数据继续向好。周二欧洲十月CPI0.3%,vs 上期0.2%。周三美国CPI预计为0.3%,vs 上期0.1%,油价因素开始显现。周四美国领先指数0.6%,vs 0.3%。

流动性的狂宴 (2010-11-08 22:02:48)

Don't fight the Fed.”(不要与联储对着干),是一句时常在华尔街上听到的说法,这是集几代华尔街精英经验及惨痛教训后得出来的锦囊。

伯南克出手了,不要和他对着干。以伯南克为首的联储,于11月3日宣布重启资产购买计划,QE2正式出炉。市场争论联储的6000亿美元流动性注入计划是大过预期还是小过预期,笔者认为这根本是枝节问题。6000亿不过是一个概数,如有需要随时可以加码。11月3日联储声明的意义在于,新一轮印钞运动已经启动,流动性狂宴变得更疯狂。

这次联储会议的重要性,还在于联储设立出一个新的政策平台,藉此影响市场的运作、经济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笔者估计1000亿美元流动性注入已成为新的政策基准,就像过去央行以25个基点的利率调整作为政策变化的基准。联储每次开会均会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发展在1000亿之上作出增减,藉此昭示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解读,引导市场的心理与动向。量化宽松以细水长流的形式进入经济生活,影响资金流动性。QE2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策平台,是联储在利率政策已经弹尽粮绝之后的新的政策工具,QE2的初始规模并不重要。

当伯南克宣布QE2开始那一刻,他便是过河卒子,注定只能前进,不可后退了。如果说 QE1乃危机时刻的权宜应急之策,QE2明显是伯南克的个人选择──将流动性过剩常态化。利用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刺激信贷、刺激汇率、刺激就业、刺激资产价格,以非常规的、激进的政策,不惜后果地避免重蹈日本式通缩的覆辙。伯南克为此赌上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赌上了世界第一央行行长的声誉。

那么QE2会不会有效?QE1对平复市场恐慌、稳定金融体系是有效的,但是对加速经济复苏、刺激就业便显得力有不逮。由于银行的借贷功能未能恢复,联储制造出的天量流动性全部聚集在金融经济层面,实体经济受惠有限。QE2的运作模式与QE1 几乎一模一样,笔者难以想象银行为什么突然愿意贷款,企业为什么突然愿意雇人

不过QE2应该会带来新一轮美元贬值。QE2对实体经济的帮助不大,其实伯南克对此心里是有数的,只是他的面前只有一个控制钮,除了印钞票外,没有其它货币政策选择。而美国的财政扩张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更不得人心。QE2通过大量增加美元的流通数量,起码可以拉低美元汇率,这样既可减轻债务负担,又能吸引海外资金,还利于出口。联储在引导美元有序下滑的意图和步骤,在笔者看来相当清晰。

美元是否继续走低、贬值多少、多久,不尽取决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取决于经济(尤其是就业)恢复的情况,更取决于其它国家的政策取态。QE2出炉后,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并未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来反制美国。但是美元一路走贬,对日本、德国出口影响颇大,相信几个大的发达国家采取制衡措施只是时间的问题。中期看来美元转势可能并非源自QE2退出,而是其它国家出事(如日本出口、欧洲债务)。

QE2对市场,不啻为一剂强心针。美元贬值利好几乎所有的风险资产。量化宽松下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基本消失,迫使资金攀爬风险曲线以寻求回报。流动性过剩,对市场参与者带来增杠杆的空间。美元套利交易鹊起,令商品、农产品及商品货币飞腾。超低按揭利率支持下,新兴国家房地产受到追逐。从黄金到垃圾债券,从商品到ETF,从中国到巴西,从澳元到棉花,低资金成本带来炽热的投机炒作。

联储将QE2与就业、通货膨胀挂钩,意味着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会长期维持下去。美国的就业市场,根本就存在着结构性错位,就业机会其实在上升,但是失业人士的技能、经验并不符合要求。笔者相信美国3-4年内难以回到5.5%的失业率。就业市场不改善,工资比重颇高的美国CPI便难大涨。笔者估计QE2三年内都难退出,出现QE3、QE4的可能性也不低。

QE2的特点是,细水长流。6000亿美元的初始扩张验证了“细水”,联储在今后会用缓慢、稳定的货币扩张堆积出“长流”,最终的总额可能相当地惊人。联储正在举办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流动性派对,所有人都被邀请参加。Don't fight the Fed, join it。不要与联储对着干,去参加他的流动性狂宴,不过同时小心宿醉后的头痛。

流动性的狂宴 (2010-11-08 22:02:48)

Don't fight the Fed.”(不要与联储对着干),是一句时常在华尔街上听到的说法,这是集几代华尔街精英经验及惨痛教训后得出来的锦囊。

伯南克出手了,不要和他对着干。以伯南克为首的联储,于11月3日宣布重启资产购买计划,QE2正式出炉。市场争论联储的6000亿美元流动性注入计划是大过预期还是小过预期,笔者认为这根本是枝节问题。6000亿不过是一个概数,如有需要随时可以加码。11月3日联储声明的意义在于,新一轮印钞运动已经启动,流动性狂宴变得更疯狂。

这次联储会议的重要性,还在于联储设立出一个新的政策平台,藉此影响市场的运作、经济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笔者估计1000亿美元流动性注入已成为新的政策基准,就像过去央行以25个基点的利率调整作为政策变化的基准。联储每次开会均会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发展在1000亿之上作出增减,藉此昭示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解读,引导市场的心理与动向。量化宽松以细水长流的形式进入经济生活,影响资金流动性。QE2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策平台,是联储在利率政策已经弹尽粮绝之后的新的政策工具,QE2的初始规模并不重要。

当伯南克宣布QE2开始那一刻,他便是过河卒子,注定只能前进,不可后退了。如果说 QE1乃危机时刻的权宜应急之策,QE2明显是伯南克的个人选择──将流动性过剩常态化。利用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刺激信贷、刺激汇率、刺激就业、刺激资产价格,以非常规的、激进的政策,不惜后果地避免重蹈日本式通缩的覆辙。伯南克为此赌上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赌上了世界第一央行行长的声誉。

那么QE2会不会有效?QE1对平复市场恐慌、稳定金融体系是有效的,但是对加速经济复苏、刺激就业便显得力有不逮。由于银行的借贷功能未能恢复,联储制造出的天量流动性全部聚集在金融经济层面,实体经济受惠有限。QE2的运作模式与QE1 几乎一模一样,笔者难以想象银行为什么突然愿意贷款,企业为什么突然愿意雇人

不过QE2应该会带来新一轮美元贬值。QE2对实体经济的帮助不大,其实伯南克对此心里是有数的,只是他的面前只有一个控制钮,除了印钞票外,没有其它货币政策选择。而美国的财政扩张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更不得人心。QE2通过大量增加美元的流通数量,起码可以拉低美元汇率,这样既可减轻债务负担,又能吸引海外资金,还利于出口。联储在引导美元有序下滑的意图和步骤,在笔者看来相当清晰。

美元是否继续走低、贬值多少、多久,不尽取决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取决于经济(尤其是就业)恢复的情况,更取决于其它国家的政策取态。QE2出炉后,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并未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来反制美国。但是美元一路走贬,对日本、德国出口影响颇大,相信几个大的发达国家采取制衡措施只是时间的问题。中期看来美元转势可能并非源自QE2退出,而是其它国家出事(如日本出口、欧洲债务)。

QE2对市场,不啻为一剂强心针。美元贬值利好几乎所有的风险资产。量化宽松下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基本消失,迫使资金攀爬风险曲线以寻求回报。流动性过剩,对市场参与者带来增杠杆的空间。美元套利交易鹊起,令商品、农产品及商品货币飞腾。超低按揭利率支持下,新兴国家房地产受到追逐。从黄金到垃圾债券,从商品到ETF,从中国到巴西,从澳元到棉花,低资金成本带来炽热的投机炒作。

联储将QE2与就业、通货膨胀挂钩,意味着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会长期维持下去。美国的就业市场,根本就存在着结构性错位,就业机会其实在上升,但是失业人士的技能、经验并不符合要求。笔者相信美国3-4年内难以回到5.5%的失业率。就业市场不改善,工资比重颇高的美国CPI便难大涨。笔者估计QE2三年内都难退出,出现QE3、QE4的可能性也不低。

QE2的特点是,细水长流。6000亿美元的初始扩张验证了“细水”,联储在今后会用缓慢、稳定的货币扩张堆积出“长流”,最终的总额可能相当地惊人。联储正在举办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流动性派对,所有人都被邀请参加。Don't fight the Fed, join it。不要与联储对着干,去参加他的流动性狂宴,不过同时小心宿醉后的头痛。

QE拖低美元 非农扯起商品(11月7日) (2010-11-07 00:33:08)

上周重要消息不断,市场起伏波折。周一美国ISM和中国PMI数据逞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改善,各国数据有步出疲弱期的迹象。周三美国联储推出6000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日本、欧洲并未跟随出招,美元走弱。周五美国的非农业就业大大超出预期,令市场必须对经济复苏与量化宽松作出新的评估,美元转升,美股牛皮,商品与黄金续涨。

伯南克的QE2,将央行的货币政策推入新的一章,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堂而皇之地常态化、合法化,央行甚至通过每月的流动性注入规模来调整市场的预期,成为新的政策工具。笔者认为QE2对美元是一个长期利淡因素,直至其他情况出现(如美国经济复苏或其他国家陷入危机)。十月非农数字良好,美元打赢一场战斗,不过QE2对美元则意味着战役性劣势。

最近出现美股、商品、黄金与美元共升的局面,这是否意味着美元同风险资产之间的负关联关系发生改变?的确,美国经济复苏的故事,可以令美元、美股与商品同时上升,通胀预期还可以带动黄金价格。不过,目前的美国经济复苏并不可靠,失业人口中许多面临技能上的错位,失业率一时难有大的改善。这种情况下,股市与商品的上涨有赖于量化宽松下投资标的的上移,有赖于美元套利交易与金融杠杆的发力。笔者相信美元对风险资产的负相关性,在一段时间内仍会维持。

本周焦点仍是美元,市场必须在QE2和非农就业中寻找出美元新的走势,中国的通货膨胀及工业生产数字也可能影响市场气氛。周四、五G20首脑举行峰会,汇率问题是重点,不过难有实质性进展。本周数据相对较淡静。周四日本九月机械订单,预计-9.5% vs 上期的10.1%。周五欧洲第三季度GDP0.6%(环比)/2.2%(同比)vs 1.0%/1.9%。同日美国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料大升至75.0 vs 67.7。

QE拖低美元 非农扯起商品(11月7日) (2010-11-07 00:33:08)

上周重要消息不断,市场起伏波折。周一美国ISM和中国PMI数据逞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改善,各国数据有步出疲弱期的迹象。周三美国联储推出6000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日本、欧洲并未跟随出招,美元走弱。周五美国的非农业就业大大超出预期,令市场必须对经济复苏与量化宽松作出新的评估,美元转升,美股牛皮,商品与黄金续涨。

伯南克的QE2,将央行的货币政策推入新的一章,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堂而皇之地常态化、合法化,央行甚至通过每月的流动性注入规模来调整市场的预期,成为新的政策工具。笔者认为QE2对美元是一个长期利淡因素,直至其他情况出现(如美国经济复苏或其他国家陷入危机)。十月非农数字良好,美元打赢一场战斗,不过QE2对美元则意味着战役性劣势。

最近出现美股、商品、黄金与美元共升的局面,这是否意味着美元同风险资产之间的负关联关系发生改变?的确,美国经济复苏的故事,可以令美元、美股与商品同时上升,通胀预期还可以带动黄金价格。不过,目前的美国经济复苏并不可靠,失业人口中许多面临技能上的错位,失业率一时难有大的改善。这种情况下,股市与商品的上涨有赖于量化宽松下投资标的的上移,有赖于美元套利交易与金融杠杆的发力。笔者相信美元对风险资产的负相关性,在一段时间内仍会维持。

本周焦点仍是美元,市场必须在QE2和非农就业中寻找出美元新的走势,中国的通货膨胀及工业生产数字也可能影响市场气氛。周四、五G20首脑举行峰会,汇率问题是重点,不过难有实质性进展。本周数据相对较淡静。周四日本九月机械订单,预计-9.5% vs 上期的10.1%。周五欧洲第三季度GDP0.6%(环比)/2.2%(同比)vs 1.0%/1.9%。同日美国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料大升至75.0 vs 67.7。

怎么投二三线房地产? (2010-11-02 22:08:03)

撇开房价短期的起伏不谈,也不谈政府房地产新政的杀伤力,从基本面上看,三线城市中哪些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笔者认为,富士康将厂房迁去的地方,便是下一轮房价上升中的新星。

近两年,二三线城市房价普遍出现大幅上涨,这与股市、房市、商品市场制造出的资产升值所带来的购买力跃进有关,与人们在银行储蓄及买房保值之间抉择上的变化有关,也与热钱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有关。由于热钱主打,不少三线城市的房价与工薪阶层收入之间的差距,比起上海、北京、深圳甚至都有过之无不及,房市与基本面严重脱节。

仔细观察一下,在上一轮房地产热中,房价上涨最凶猛的除去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外,两类城市表现突出。一类是周边地区钱多的(如杭州),另一类是周边地区资源多的。资金上“人气旺盛”,为房市带来了持续的外地刚性需求,制造出房价鹤立鸡群的二线城市,间中虽然也遭遇过政策打击,不过市场仍屹立不倒。

笔者大胆预言,人口大省的中心城市,在下一轮房地产大潮中应有不俗的表现。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出现的重大变化,农民工短缺显性化、长期化,而政府政策也由向资本倾斜向注重分配转变。笔者认为,农民工正在迅速由负担变为人力资源,这为人口大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过去20年,中国的工业化模式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向沿海地区,由此打造出世界加工厂。在今后20年,信贷与基建会明显向内陆地区倾斜,就地工业化、就地城镇化、就地转化消费应该是大趋势。

沿海省份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政策限制,将一批批企业推向内陆省份。生产线迁移,是中国的国策,经济转型的关键,这也为部分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带来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人力资源、交通成本、地方政府办事效率,将是胜出的关键,将决定哪里会成为下一个东莞、苏州。

过去15年的经验表明,工厂从来都不仅仅是工厂。当工厂聚集到一定程度后,集群效应(critical mass effect)发酵,服务业、基础设施、行政效率随之出现飞跃,带动城市的转型、财富的聚积、文化的提升。

当然,这轮生产线内迁,以成熟企业为主,所以与广东、浙江的发家史相比,小老板数量较少,打工仔受益更多。无论如何,如今四川、河南的经济起点,比20年前的广东、浙江还是高出一截。

不过,笔者同时警告,要避开过度开发房地产的城市。内地部分城市在卖地的利益驱动下,展开造城活动,以市政府迁移为幌,制造出新的(空的)城市。投资三线城市,务必看清供应前景。

笔者看好人口大省的中心城市。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为其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这是今后十年的大故事、大商机,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一定利好当地的房市。

Young man,go west!美国当年西部淘金热时的流行语,同样适用于在中国的下一轮房地产热。

怎么投二三线房地产? (2010-11-02 22:08:03)

撇开房价短期的起伏不谈,也不谈政府房地产新政的杀伤力,从基本面上看,三线城市中哪些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笔者认为,富士康将厂房迁去的地方,便是下一轮房价上升中的新星。

近两年,二三线城市房价普遍出现大幅上涨,这与股市、房市、商品市场制造出的资产升值所带来的购买力跃进有关,与人们在银行储蓄及买房保值之间抉择上的变化有关,也与热钱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有关。由于热钱主打,不少三线城市的房价与工薪阶层收入之间的差距,比起上海、北京、深圳甚至都有过之无不及,房市与基本面严重脱节。

仔细观察一下,在上一轮房地产热中,房价上涨最凶猛的除去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外,两类城市表现突出。一类是周边地区钱多的(如杭州),另一类是周边地区资源多的。资金上“人气旺盛”,为房市带来了持续的外地刚性需求,制造出房价鹤立鸡群的二线城市,间中虽然也遭遇过政策打击,不过市场仍屹立不倒。

笔者大胆预言,人口大省的中心城市,在下一轮房地产大潮中应有不俗的表现。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出现的重大变化,农民工短缺显性化、长期化,而政府政策也由向资本倾斜向注重分配转变。笔者认为,农民工正在迅速由负担变为人力资源,这为人口大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过去20年,中国的工业化模式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向沿海地区,由此打造出世界加工厂。在今后20年,信贷与基建会明显向内陆地区倾斜,就地工业化、就地城镇化、就地转化消费应该是大趋势。

沿海省份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政策限制,将一批批企业推向内陆省份。生产线迁移,是中国的国策,经济转型的关键,这也为部分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带来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人力资源、交通成本、地方政府办事效率,将是胜出的关键,将决定哪里会成为下一个东莞、苏州。

过去15年的经验表明,工厂从来都不仅仅是工厂。当工厂聚集到一定程度后,集群效应(critical mass effect)发酵,服务业、基础设施、行政效率随之出现飞跃,带动城市的转型、财富的聚积、文化的提升。

当然,这轮生产线内迁,以成熟企业为主,所以与广东、浙江的发家史相比,小老板数量较少,打工仔受益更多。无论如何,如今四川、河南的经济起点,比20年前的广东、浙江还是高出一截。

不过,笔者同时警告,要避开过度开发房地产的城市。内地部分城市在卖地的利益驱动下,展开造城活动,以市政府迁移为幌,制造出新的(空的)城市。投资三线城市,务必看清供应前景。

笔者看好人口大省的中心城市。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为其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这是今后十年的大故事、大商机,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一定利好当地的房市。

Young man,go west!美国当年西部淘金热时的流行语,同样适用于在中国的下一轮房地产热。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28 Nov 10 - 陸東:2011年恒指 33000

陸東:明年恒指 33000

來源: 蘋果日報 2010年11月28日


港股本月大上大落,波幅逾千點,新一年將至,星級分析員 Look's Asset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陸東昨日出席投資研討會時表示,繼續看好明年港股,估計恒指合理值會見33000點,更指現時在22000水平是最好的入市時機。

陸東表示,現時港股已跌至適合入市的水平,雖然會有調整,但暫時看不見有下調趨勢,最多只會買貴不會買錯,除非歐洲債務問題爆發。他估計,明年恒指走勢會 是「高低高」,第一個高是由於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出台後,熱錢流入新興市場,令資產價格上升,加上市場已消化政府打擊炒樓的新措施。



可吼內需內房內銀股

第二個高是 3、 4月業績期後,企業盈利若較市場預期好,會在第三及第四季反映出來,但能否超越第一個高,便要看企業盈利是否大升。至於低走,則是預期內地及香港銀行會收緊借貸,資金會多,但不會太濫放。

個股方面,陸東亦有所點評。他推介兩隻自己都持有的股份-港交所(388)及領匯(823),認為前者投資價值奇高,其市值代表內地經濟,人民幣升值預 期,及更多中資企業來港上市,以現時 42倍市盈率計算,仍然值得長期持有。此外,由於看好本地租務市場,被他形容為全港最大舖王的領匯,舖位租金會持續上漲。「領匯不受政府掣肘,可自行調高 租金,長遠前景相當不錯。」

由於本港甲級寫字樓供應短缺,他堅信租金會上升,亦推介冠君產業信託(2778)。

他又認為, A股升值潛力很大,無論重工業或輕工業,盈利增長動力很大,當中以內需、內房及內銀股值得投資。內需股方面,要選有自家品牌的股份,安踏(2020)及李 寧(2331)這類運動鞋股早前已大幅調整,估值已變得便宜,安踏又比競爭對手李寧更好,因為李寧正在轉型,有太多未知因素,要小心。

質疑和黃賣賺錢業務

內房股雖然有政策上的風險,但估值便宜,風險亦已反映在股價上,陸東最看好合景泰富( 1813)。「起出嚟的樓拍得住新地(016)質素」,加上賣樓手法好,在成都等地發展很成功。內銀方面,建行(939)仍是陸東的心水愛股,他指建行現在估值便宜,經營能力一流。

相反,數大藍籌股則被他看淡,兩隻港人愛股滙控(005)及中移動(941),陸東認為,此兩藍籌股現時已變成收息股,增長潛力有限。他又質疑和黃 (013)花費數百億買3G牌後,捱了10年才因 iPhone出現先有起色,但又積極將旗下現金流好的業務如葵涌碼頭等出售,投資價值一般。

他亦對今年上市的新股不感興趣,「2010年好多新股都搵笨,唔係唔好,而係估值太貴」;其他看淡的股份還包括「貴夾亂」的藥業股;成為「政治工具」的內地基建股;「唔會一世有補貼」的新能源股及「前景不理想」的航運股。


陸東新一輪看好股份

─ 內房股 ─
合景泰富(1813) 原因:內房估值平,物業質素佳

─ 收租股 ─
領匯(823) 原因:香港最大舖王
冠君產業信託(2778) 原因:商業樓宇租金持續上升

─ 內需股 ─
安踏(2020) 原因:估值平,可超越對手李寧(2331)

─ 中資金融股 ─
建行(939) 原因:現價未反映潛在價值

─ 本地金融股 ─
港交所(388) 原因:未來續有內地企業來港上市
陸東新一輪看淡股
藥業股       原因:貴夾亂
香港零售股  原因:好貴,譬如 I.T(999)、六福(590)
基建股  原因:成為政治工具,對呢啲股份要好審慎
工業及航運股 原因:經營前景不理想
新能源股  原因:電動車及風電等不會一世有補貼
陸東精句

談新股︰ 2010年好多新股都搵笨,唔係話唔好,係估值偏高
談港樓︰ 香港樓好鬼死貴,但利息低供應少,明年會再升三至四成
談歐豬︰ 如果唔用 3000億歐元救愛爾蘭,葡萄牙同西班牙都會爆
談美國︰ QE2對經濟冇幫助,將會出現雙底衰退和通縮


堅持睇好 睇唔到香港樓市會爆

陸東今年曾兩次指出,利息低、供應少,今年樓價只會升不跌。但本月 19日,政府推出辣招打壓樓市,由 20日開始買入的物業,兩年內轉手要徵收特別印花稅,幅度由樓價 5%至 15%,震驚市場,並且開始湧現撻定潮。不過,政府新招未有動搖其信念,他表示,始終息低、供應少,「 97年供樓負擔比率達八至九成,金管局又出招,睇唔到香港樓市會爆」。他更估計,明年樓價會升三至四成。



明年樓價看漲四成

他解釋,98至03年,每年樓宇平均落成量有2.5萬個,但現時每年只有1.2萬個,問題是供應少,所以樓價好難跌。96年後至今,香港家庭平均收入無太大升幅,但樓價卻不斷上升,反映炒樓的不是香港人,應該是內地人。

陸東又表示,徵收特別印花稅對樓市影響不大,因為二手市場的放盤會減少,轉成為租盤,放售盤源減少之下,樓價仍會繼續上升。

同樣道理,由於供應少,他預期本港寫字樓租金會繼續上升,特別是甲級寫字樓,商舖租金亦一樣。而一些舊區如觀塘、黃竹坑很多工廈將會加快申請重建,未來租金會向上調整。


出手要狠 拯救歐豬一定要闊佬

歐洲債務問題有擴散迹象, Look's Asset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陸東擔心,危機可能會如 08年金融海嘯般,拖累全球經濟。他表示,歐盟拯救愛爾蘭的方案一定要「夠闊佬,掹掹緊一定唔掂」,如果與拯救希臘的方案一樣,加起來只有 2000億歐元,一定不足以令投資者心情轉好,「最少要 3000億歐元」。

現時市場預期,歐盟將動用 600億歐元拯救愛爾蘭,連同 IMF提供 300億歐元,拯救愛爾蘭的資金不足千億歐元。

「最少要 3000億歐元」

他解釋,投資者對歐洲能解決債務問題信心不大,假若拯救方案未能令他們喜出望外,只會拖累同樣陷入債務問題的葡萄牙及西班牙,令兩國相繼爆破。

美國方面,陸東對當地前景亦看得相當淡,預期當地樓價會下跌五成,明年第三季將會出現通縮及雙底衰退;美國人過去數年花費太大,就算推出 QE2印銀紙亦無助解決問題,相信復蘇不會很快出現。當地消費信心大跌,加上政府縮減公務員數目,市民普遍對政府的信心再次跌至金融海嘯時的低位,勞工市 場開始萎縮,更多人申請失業援助,短期內難以復蘇。

28 Nov 10 - 陸東:2011年恒指 33000

陸東:明年恒指 33000

來源: 蘋果日報 2010年11月28日


港股本月大上大落,波幅逾千點,新一年將至,星級分析員 Look's Asset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陸東昨日出席投資研討會時表示,繼續看好明年港股,估計恒指合理值會見33000點,更指現時在22000水平是最好的入市時機。

陸東表示,現時港股已跌至適合入市的水平,雖然會有調整,但暫時看不見有下調趨勢,最多只會買貴不會買錯,除非歐洲債務問題爆發。他估計,明年恒指走勢會 是「高低高」,第一個高是由於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出台後,熱錢流入新興市場,令資產價格上升,加上市場已消化政府打擊炒樓的新措施。



可吼內需內房內銀股

第二個高是 3、 4月業績期後,企業盈利若較市場預期好,會在第三及第四季反映出來,但能否超越第一個高,便要看企業盈利是否大升。至於低走,則是預期內地及香港銀行會收緊借貸,資金會多,但不會太濫放。

個股方面,陸東亦有所點評。他推介兩隻自己都持有的股份-港交所(388)及領匯(823),認為前者投資價值奇高,其市值代表內地經濟,人民幣升值預 期,及更多中資企業來港上市,以現時 42倍市盈率計算,仍然值得長期持有。此外,由於看好本地租務市場,被他形容為全港最大舖王的領匯,舖位租金會持續上漲。「領匯不受政府掣肘,可自行調高 租金,長遠前景相當不錯。」

由於本港甲級寫字樓供應短缺,他堅信租金會上升,亦推介冠君產業信託(2778)。

他又認為, A股升值潛力很大,無論重工業或輕工業,盈利增長動力很大,當中以內需、內房及內銀股值得投資。內需股方面,要選有自家品牌的股份,安踏(2020)及李 寧(2331)這類運動鞋股早前已大幅調整,估值已變得便宜,安踏又比競爭對手李寧更好,因為李寧正在轉型,有太多未知因素,要小心。

質疑和黃賣賺錢業務

內房股雖然有政策上的風險,但估值便宜,風險亦已反映在股價上,陸東最看好合景泰富( 1813)。「起出嚟的樓拍得住新地(016)質素」,加上賣樓手法好,在成都等地發展很成功。內銀方面,建行(939)仍是陸東的心水愛股,他指建行現在估值便宜,經營能力一流。

相反,數大藍籌股則被他看淡,兩隻港人愛股滙控(005)及中移動(941),陸東認為,此兩藍籌股現時已變成收息股,增長潛力有限。他又質疑和黃 (013)花費數百億買3G牌後,捱了10年才因 iPhone出現先有起色,但又積極將旗下現金流好的業務如葵涌碼頭等出售,投資價值一般。

他亦對今年上市的新股不感興趣,「2010年好多新股都搵笨,唔係唔好,而係估值太貴」;其他看淡的股份還包括「貴夾亂」的藥業股;成為「政治工具」的內地基建股;「唔會一世有補貼」的新能源股及「前景不理想」的航運股。


陸東新一輪看好股份

─ 內房股 ─
合景泰富(1813) 原因:內房估值平,物業質素佳

─ 收租股 ─
領匯(823) 原因:香港最大舖王
冠君產業信託(2778) 原因:商業樓宇租金持續上升

─ 內需股 ─
安踏(2020) 原因:估值平,可超越對手李寧(2331)

─ 中資金融股 ─
建行(939) 原因:現價未反映潛在價值

─ 本地金融股 ─
港交所(388) 原因:未來續有內地企業來港上市
陸東新一輪看淡股
藥業股       原因:貴夾亂
香港零售股  原因:好貴,譬如 I.T(999)、六福(590)
基建股  原因:成為政治工具,對呢啲股份要好審慎
工業及航運股 原因:經營前景不理想
新能源股  原因:電動車及風電等不會一世有補貼
陸東精句

談新股︰ 2010年好多新股都搵笨,唔係話唔好,係估值偏高
談港樓︰ 香港樓好鬼死貴,但利息低供應少,明年會再升三至四成
談歐豬︰ 如果唔用 3000億歐元救愛爾蘭,葡萄牙同西班牙都會爆
談美國︰ QE2對經濟冇幫助,將會出現雙底衰退和通縮


堅持睇好 睇唔到香港樓市會爆

陸東今年曾兩次指出,利息低、供應少,今年樓價只會升不跌。但本月 19日,政府推出辣招打壓樓市,由 20日開始買入的物業,兩年內轉手要徵收特別印花稅,幅度由樓價 5%至 15%,震驚市場,並且開始湧現撻定潮。不過,政府新招未有動搖其信念,他表示,始終息低、供應少,「 97年供樓負擔比率達八至九成,金管局又出招,睇唔到香港樓市會爆」。他更估計,明年樓價會升三至四成。



明年樓價看漲四成

他解釋,98至03年,每年樓宇平均落成量有2.5萬個,但現時每年只有1.2萬個,問題是供應少,所以樓價好難跌。96年後至今,香港家庭平均收入無太大升幅,但樓價卻不斷上升,反映炒樓的不是香港人,應該是內地人。

陸東又表示,徵收特別印花稅對樓市影響不大,因為二手市場的放盤會減少,轉成為租盤,放售盤源減少之下,樓價仍會繼續上升。

同樣道理,由於供應少,他預期本港寫字樓租金會繼續上升,特別是甲級寫字樓,商舖租金亦一樣。而一些舊區如觀塘、黃竹坑很多工廈將會加快申請重建,未來租金會向上調整。


出手要狠 拯救歐豬一定要闊佬

歐洲債務問題有擴散迹象, Look's Asset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陸東擔心,危機可能會如 08年金融海嘯般,拖累全球經濟。他表示,歐盟拯救愛爾蘭的方案一定要「夠闊佬,掹掹緊一定唔掂」,如果與拯救希臘的方案一樣,加起來只有 2000億歐元,一定不足以令投資者心情轉好,「最少要 3000億歐元」。

現時市場預期,歐盟將動用 600億歐元拯救愛爾蘭,連同 IMF提供 300億歐元,拯救愛爾蘭的資金不足千億歐元。

「最少要 3000億歐元」

他解釋,投資者對歐洲能解決債務問題信心不大,假若拯救方案未能令他們喜出望外,只會拖累同樣陷入債務問題的葡萄牙及西班牙,令兩國相繼爆破。

美國方面,陸東對當地前景亦看得相當淡,預期當地樓價會下跌五成,明年第三季將會出現通縮及雙底衰退;美國人過去數年花費太大,就算推出 QE2印銀紙亦無助解決問題,相信復蘇不會很快出現。當地消費信心大跌,加上政府縮減公務員數目,市民普遍對政府的信心再次跌至金融海嘯時的低位,勞工市 場開始萎縮,更多人申請失業援助,短期內難以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