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海外擴張神速 軍事迎頭趕上

2010年9月29日

海外擴張神速 軍事迎頭趕上

一、
地產發展商高價在本港「搶地」,擔心本身農產供不應求及國際糧價飛升的國家則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搶地」;地產商「搶地」引起哄抬樓價令市民難以置業之聲,政府「搶地」則可能引起如「出賣國土」的政治問題。土地已成為最易招惹麻煩的稀有商品。
世 界銀行本月上旬發表一份以《對農地興趣日濃能否產生持續及公平利益?》(《Rising Global Interest in Farmland - Can it Yield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Benefits?》)為題的報告,便是針對「富國在窮國搶地」(Land Grabs)衍生的問題的研究。
本欄讀者對人口浩繁國家收購地 大人少國家農地的情況,應該有點了解,這種土地交易,近二三年來變本加厲,世銀這份報告便說「估計二○○九年世界各地易手的農地多達四千五百萬公頃,比十 年前增加十倍」!這種現象其實不難理解,在農作物期貨價格大幅上揚、人口持續增長(富國慢窮國快全球人口仍明顯增加)及水源普遍受污染的壓力下,任何對人 民負責而又有餘資的國家,都有海外購地耕種、令本國糧產不足時不必高價在國際市場買貨的計劃。換句話說,本身掌握充分耕地,便不會任由期貨炒家宰割。當此 想法普及化,以紙幣換實物—農地(和黃金)—便蔚成潮流。
土地交易,雖然被冠上帶有貶義的「搶地」,卻是對交易雙方都有利的—套句內地流行 術語即有「互補性」—「窮國」大量耕地荒廢,無所出產,「沒有生產力」;「富國」有耕作技術及需求,獲得業權之後,荒原變肥田的生產力肯定大幅提高。這種 交易因此值得鼓勵。可是,事情並非如此單純!
對國外耕地最有興趣的國家包括亞洲、中東及北非的「富國」,而其中以沙地阿拉伯及南韓最積極。 與此同時,私人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經理,由於預期未來糧食失收情況日趨嚴重,便本着奇貨可居心態,大幅購進耕地。可是,投資者購入耕地的目的不在必須投 入大量心血的耕作而在未來糧荒嚴重時賣出耕地獲利回吐,這令「近年落入外國人之手的土地只有約百分之二十用作農耕」,這種現象意味大批土地空置,失去了購 買荒棄耕地目的在增加農產的意義。不少國家的在野政黨因此大力反對把土地賣給外國人。
出賣土地的都是農耕不發達(及人民懶性難改)的後進國 家,這類國家的政治腐敗、官員貪污,已成常規亦為人所共知,在土地交易中因此包含重大徇私舞弊中飽私囊的「醜聞」,那意味「互補性」只及於一小撮當權者, 失去家園的人民基本無所得益,這種情況很易滋生當地人民的不滿情緒,除了少數極權國家,在野政黨莫不趁機糾眾起而反對,而反對的口號是譴責政府「出賣國 土」,把有效益的純經濟交易提升至政治層次,一旦出現如七月六日本欄提及的「斐濟屬於斐濟人」的情況,問題馬上嚴重化,極端的情況會把政府拉下台。這正是 主張建立「特設城市」的著名經濟學家羅馬「奔走」多年至今仍未見成功例子的底因(筆者曾記得有意與他合作的馬達加斯加政府被反對派轟落台)。
出 賣耕地變成出賣國土很易引起政治危機,在這種情形下,不少國家都通過不准(或嚴限面積)把「耕地」賣給「外國人持有的公司」,巴西便是其一,其農業發展部 長提出的口號,與斐濟反對派的差不多,是「巴西土地須留在巴西人手裏」,冠冕堂皇,誰能反對?!上世紀七十年代,巴西的軍人政府一度把外國投資者「趕盡殺 絕」,有此「前科」,去年在「愛國主義情緒高漲」下立法嚴限外國人買地,有其歷史淵源;可是,沒有排斥外資傳統的澳洲,其上議院亦醞釀禁止外國人投資其土 地與開發其水源的立法!在購買耕地保護天然資源的構想下,阿根廷為美國富豪垂青,包括大炒家索羅斯、CNN創辦人端納等,都在該國擁有大片大片土地,可 是,反對之聲早已響徹雲霄,因為「這些富翁購地目的不在種植農作物而在控制土地及水源以待未來高價拋售」,顯而易見,這種提法在政客操作下國會不難制訂對 「在外業主」不利的法例。
二、
經改大成,中國對各項資源如石油、鋼鐵等能源及原材料的需求大增;近年國企四處搜購、投資工礦能源,由於資財雄厚、志在必得,早已贏得「購物狂」(shopaholic)之名。
經濟旺盛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消耗的資源與日俱增,以用油為例,在二○○七至○九年間,中國日耗原油從七百六十萬桶增至八百五十萬桶,期內美國則從二千零七十萬桶跌至一千八百八十萬桶。
據 美國能源部的資料,中國的石油策略與美國相仿。這即是說,和美國一樣,中國全力向海外購油,對本國的開採則謀定而後動。○七年,中國日產石油三百九十萬 桶,進口三百七十萬桶,預期到了二○二○年,中國日產降至三百三十萬桶,進口則提升至九百一十萬桶。和美國相同,中國致力於收購海外油田及與油產國結成盟 友(商業進而政治)。有論者認為中國為達此目的,不惜與獨裁、漠視人權的國家打好關係,應予譴責;這種說法極不公平,以美國最親密的盟邦沙地阿拉伯為例, 她不正正犯了這些指控的罪行嗎?為了經濟利益,美國從不干預沙地內政!
在國際「石油爭奪戰」上,雖然內地數大國企在海外擁有油田的規模仍遠 遜西方大石油公司,但由於○八年「金融海嘯」引致經濟衰退,主流論者都認為經濟前景黯淡,西方石油公司對油田收購及鑽探等都不若前積極,而中國不僅安度經 濟難關,還趁機大事海外投資,其資金來源,既可從市上集資,又能輕易獲得中國發展銀行的信貸,因此擴展迅速;不但如此,中國發展銀行還大手筆融資外國能源 公司,以交換其產品定量供應中國(如以優惠條件借百億美元給巴西國營石油〔Petrobras〕以換取其保證日供石油十六萬桶)……。此消彼長,中國在世 界能源地圖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另一方面,世上的能源大國莫不設法敲開中國大門,以其經濟增長快需求大,是潛力最大的客戶;和中國搞好經貿關係,出產便不愁 沒有市場。市場需求大殷,是中國不可取代的優勢。
中國這種發展勢頭的最大隱憂是,和她經貿關係比較密切的國家,除了澳洲和巴西,其餘如安哥 拉、沙地阿拉伯、蘇丹和委內瑞拉以至伊朗等,政局都不穩定,內憂外患,隨時生變,而中國能否於「政變」(可能是親西方國家的政客上台)時派兵有效地保產護 僑,實為未知之數……。中國的軍事發展似落於經濟發展之後,軍事上急起直追,因此刻不容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