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貨幣戰爭 2010-10-09

歐美國家近期多次要求人民幣升值,以及美聯儲局買入國債進行量化寬鬆,國際貨幣的問題,再次成為大眾的關注點。
我個人的看法是,建議投資者應該實事求是,冷靜分析,亦無謂作道德審判。憤青式的言論只會令世界不和平,亦無助解決問題或者為自己的投資增值。
簡而言之,每個對自己人民負責的國家都會依照自己的實力,去在國際角力之間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話美國佬衰,美國佬一直都係咁衰架 啦,恃強凌弱唔係第一日發生,殖民時代英國佬都係咁,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一直在世界舞台上演。最近的歐債危機,摧毀世界對歐元的信心,咪又係美國佬搞出 來?但是,那又如何?吹咩?鬼叫歐洲人自己唔爭氣。

那麼,中國人是救世主麼?又唔好把自己抬上道德的山頂,中國主權很多的投資都是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例如資源自主、分散風險、拉隴 國際其他勢力向自己靠隴以搏取更多世界角力的本錢。人地缺錢缺到要跳海,肯做白武士唔代表個白武士的出發點是想做救世主,那也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點要 十分清楚。

關於貨幣的升跌,我引述自己寫的舊文一則,和大家分享,好讓大家冷靜思考貨幣的問題。
---------
其實決定一種貨幣的升值和貶值的因素很簡單,那就是供應和需求。
貨幣的供應基本上完全由央行(中央銀行,例如在美國是聯儲局,在中國是人民銀行)決定,再由轄下的銀行負責執行。負責任的央行會令貨幣長期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滙率,短期波動則是家常便飯。

當央行創造過多貨幣時,過剩的供應便會壓迫貨幣價格和進升通貨膨漲 (MV=PQ)。經濟活動和產量相等,創造貨幣愈多,就會減損該貨幣所儲存的價值。反之若央行限制貨幣創造,則貨幣會變得強勢。

而 天秤的另一面是需求,短期的貨幣需求影響(數分鐘至數月的時間),包括高層政府或央行官員的言論,這會改變市場短期的看法。例如以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 講話往往能令貨幣市場起一些波動。不過,在短暫的波動後,市場就很快回復正常。另外,央行在公開市場的直接操作,即央行以一種貨幣去買進另一種貨幣,會造 成短期影響。但沒有一個央行有足夠的錢單憑兌換貨幣完全地及長期地抵消滙市其他影響因素。

投機家的行動也會為貨幣帶來短期影響,例如索羅斯當年沽空英磅壓倒英倫銀行。但個別投機家的影響力遠較央行為低。

以下是一些較重要的因素,例如央行的固定操作,例如貨幣掛勾,像港元掛勾美元,央行(金管局)必須買進或賣出美元以保持兩種貨幣滙率兌換處於某一個水平。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快於另一個國家,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貨幣需求便會增加,因為以該國貨幣的經濟活動和交易較多。以該貨幣作交易的經濟活動愈多,會增加該貨幣的需求,令貨幣升值的壓力變大。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投資者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炒作滙率。套利交易的意思是,用A貨幣去借入短期資金,將之兌換成B貨幣,然後買進由B貨幣計價的短期債券(長期炒作則買入長期債券)。原理是借取低息資金,買進高收益率(息率)的債券,打賭在操作期間,債券收益率仍足以彌補利差,賺取兩者之間的息差。操作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認為A貨幣不會對B貨幣大幅升值,因為你的資金要停泊在B貨幣上。而當有大量投機者做相同的操作,A貨幣的沽壓而然增加,而B貨幣的需求上升,A貨幣下跌B貨幣上漲的現象自我實現,賺得更多。

A幣貨的國家央行提升短期息率,到高於B貨幣之上,A貨幣便有機會相對B貨幣升值,因為套利交易的投機者要將操作反轉了(俗稱拆倉),而這亦有自我增強的作用,因為當套利交易者拆倉,他們會增加A貨幣的買力,提升A貨幣的需求而令A貨幣升值;而A貨幣升值會迫使更多套利交易者拆倉。

當 明白以上一切,大家就會對貨幣的理念清淅很多。大家會知道貨幣的價值是和其他國家貨幣相對的,一個國家貨幣升值即變相另一個國家貨幣相對貶值。即是假如認 為一個國家印銀紙印得多,那麼你要解釋何謂多?怎才算多?那是要和其他國家作比較,若其他國家印得更多,那相對上該貨幣的價格就不會太糟糕。另外我們也要 注意需求面,例如該國家的經濟活動量,除了是經濟規模增長外,若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國際上是極具重要性,例如國際主要商品交易結算都是用該貨幣的話,那麼該 貨幣便會維持一定的需求,變成廢紙的機會就很低了。而其他因素包括該貨幣國家是否會相對其他貨幣國家先加息呢?這也是考慮的重點。絕對不能二仔底人云亦 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