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风险降股市创新高 美元升商品酿回调(12月26日) (2010-12-26 00:04:08)

在交易日减少、成交量萎缩的圣诞之周,美、欧、英股市纷纷升上雷曼危机之前的水平;风险指数VIX跌至16,为次贷危机以来最佳。尽管评级机构调低欧洲债务国家评级,欧元并未为之所动,徘徊在200天平均线附近,美元指数略作调整,商品价格在波动中微升。

VIX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风险意识,不过当指数过高或过低时,数据失真严重,未必是一个有效的市场风险衡量指标。另外,VIX偏重美国市场,其下跌与美国近期的强劲数据有关,对欧债问题、朝鲜半岛局势不甚敏感。

展望美元2011年走势,笔者认为美元回呈前低后高状。欧债危机复燃,在上半年令美元“ 被升值”;下半年随着经济稳步改善,市场揣测联储退出时机,进一步推高美元。间中美国国债波动及地方债务困境,可能令汇率大幅动荡。美元的走势,可能对商品价格、新兴市场带来直接的冲击。

假日期间,本周的数据及央行活动两淡静。周二美国十二月消费信心指数,料为56.4 vs 上期的54.1。周四11月二手房销售,预期增2% vs 上期10.4%。

风险降股市创新高 美元升商品酿回调(12月26日) (2010-12-26 00:04:08)

在交易日减少、成交量萎缩的圣诞之周,美、欧、英股市纷纷升上雷曼危机之前的水平;风险指数VIX跌至16,为次贷危机以来最佳。尽管评级机构调低欧洲债务国家评级,欧元并未为之所动,徘徊在200天平均线附近,美元指数略作调整,商品价格在波动中微升。

VIX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风险意识,不过当指数过高或过低时,数据失真严重,未必是一个有效的市场风险衡量指标。另外,VIX偏重美国市场,其下跌与美国近期的强劲数据有关,对欧债问题、朝鲜半岛局势不甚敏感。

展望美元2011年走势,笔者认为美元回呈前低后高状。欧债危机复燃,在上半年令美元“ 被升值”;下半年随着经济稳步改善,市场揣测联储退出时机,进一步推高美元。间中美国国债波动及地方债务困境,可能令汇率大幅动荡。美元的走势,可能对商品价格、新兴市场带来直接的冲击。

假日期间,本周的数据及央行活动两淡静。周二美国十二月消费信心指数,料为56.4 vs 上期的54.1。周四11月二手房销售,预期增2% vs 上期10.4%。

信義玻璃(868)

公司網站:
http://www.xinyiglass.com/cn/index.asp
精選研究報告及blogger文章: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2014520285.pdf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2014465764.pdf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0811583986.pdf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0811595553.pdf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57101
有價值的新聞報導: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1215/08463550248.shtml
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PRNCN/0/20101207234848cb4d05xprbgs.html
- 同時可惠環保節能、保障房及城鎮化等主要國策
- 近日公司股價未能突破,可能是受累國內新政策對汽車的打壓有關。然而,替代性玻璃需求佔其85%,即使新車銷售放緩,對其影響亦相當有限。且公司有約24%銷售是出口往美國及歐州,是外需明年加速復甦的潛在受惠者
- 若檢閱該公司的財務數據,表現亦相當優秀:對工業股而言偏低的負債比率,吸引的利潤率(預測今年的純利率及ROE均會拓闊至20%以上水平)及持續的高增長,尤其是該公司於08年經濟低潮時仍能達致增長
- 暫時看不出有很明顯的風險。然而,公司來自光伏玻璃的營業額比重已增至44%。我對太陽能應用的前景並不算特別看好,太陽能產業進展未如理想,或光伏產業的周期逆轉或會是下跌風險
- 另一個風險是保障房推行未如預期,但中央對一般房地產打壓持續。但留意中央近日高調把保障房目標提高至一千萬套,今番推行的決心應比以往高
- 垂直生產浮法玻璃是其中一競爭優勢
- 公司的銀行貸款利息僅為2-3%,明顯反映banker對其的信心
- 以TA角度看,該公司目前正營造三底上升形態,一旦突破6.5元,上望空間可以很大
- 大部份劵商把目標價訂為7至8元。但若公司的增長故事能夠實現,以2011年的EPS計算,再用好景時的PE值(至少在15倍以上),該公司最少能升上10元以上。己剛把此股放入投資組合內

信義玻璃(868)

公司網站:
http://www.xinyiglass.com/cn/index.asp
精選研究報告及blogger文章: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2014520285.pdf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2014465764.pdf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0811583986.pdf
http://www.xinyiglass.com/UploadFiles/Lin_Xinyi200806/File/2010120811595553.pdf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57101
有價值的新聞報導: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1215/08463550248.shtml
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PRNCN/0/20101207234848cb4d05xprbgs.html
- 同時可惠環保節能、保障房及城鎮化等主要國策
- 近日公司股價未能突破,可能是受累國內新政策對汽車的打壓有關。然而,替代性玻璃需求佔其85%,即使新車銷售放緩,對其影響亦相當有限。且公司有約24%銷售是出口往美國及歐州,是外需明年加速復甦的潛在受惠者
- 若檢閱該公司的財務數據,表現亦相當優秀:對工業股而言偏低的負債比率,吸引的利潤率(預測今年的純利率及ROE均會拓闊至20%以上水平)及持續的高增長,尤其是該公司於08年經濟低潮時仍能達致增長
- 暫時看不出有很明顯的風險。然而,公司來自光伏玻璃的營業額比重已增至44%。我對太陽能應用的前景並不算特別看好,太陽能產業進展未如理想,或光伏產業的周期逆轉或會是下跌風險
- 另一個風險是保障房推行未如預期,但中央對一般房地產打壓持續。但留意中央近日高調把保障房目標提高至一千萬套,今番推行的決心應比以往高
- 垂直生產浮法玻璃是其中一競爭優勢
- 公司的銀行貸款利息僅為2-3%,明顯反映banker對其的信心
- 以TA角度看,該公司目前正營造三底上升形態,一旦突破6.5元,上望空間可以很大
- 大部份劵商把目標價訂為7至8元。但若公司的增長故事能夠實現,以2011年的EPS計算,再用好景時的PE值(至少在15倍以上),該公司最少能升上10元以上。己剛把此股放入投資組合內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货币环境正常化,不能只说不做 (2010-12-22 23:10:46)

笔者看来,本届政府的经济政策中,执行得最坚定、最持之以恒的,是信贷扩张。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信贷扩张运动,先是催生出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接着是房地产业过热,最后是地方财政失控。

2003年以来的八年中,中国平均GDP增长为10.9%,通货膨胀为3.2%,中国大致需要每年14.1%的货币扩张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M2每年的扩张速度却达到18.8%,每年制造着大约4.5个百分点的多余货币发行。照此口径测算,中国在过去的八年总共制造出14.5万亿元的过度流动性。

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适当地多投放一些货币,以充足稳定的资金供应来支持发展的需要,是必要的、应该的。本世纪初时,中国仍面临通缩的威胁,合理地加大货币供应来营造通胀预期、刺激消费,也符合经济学原理。银行改革成功后,信贷渠道畅通,银行借贷意欲上升,亦在情理之中。总的来讲,过去几年的信贷扩张,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推动了国企改制,令中国经济得以上一个新的台阶。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人民银行及时的信贷扩张政策,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的一个经济。

不过,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从信贷扩张的数量看,这几年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支持增长之所必需,从信贷扩张政策持续时间看,运作时间之久远远超过了反周期政策之所必需。中国目前的贷款总量/GDP比例,已经大幅超过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泡沫期及本世纪的格林斯潘泡沫期的最高点。如果将中国的过剩流动性(名义M2减名义GDP)以一元纸币相接搭成一座桥的话,足够在地球与月亮之间往返11次。这在世界现代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奇景。美国人的量化宽松政策,早已在中国实施了。

在通货膨胀未构成威胁前,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许是可以接受的。可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通货膨胀展望上,在过去两年似乎出现了两个盲点。1)对2006-07年通胀死灰复燃准备不足。上一轮通胀回落并非政策措施奏效(当然农产品价格有所回落),而是被次贷危机所打断了,央行似乎没有意识到制造通胀的温床依然存在。2)对干预资产通胀举棋不走。随着全球化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制造业通胀迅速消失,全世界范围内消费通胀出现了中轴下移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通胀。资产价格过高,并非传统的央行干预领域,但是它同样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失衡,触发金融风险。除此之外,中国CPI指数本身也有设计上缺陷,令指数无法反映实际物价上涨情形。

应该说,在雷曼倒闭触发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迅速、果断的财政扩张政策和货币扩张政策,是必要的、及时的、有效的。这些政策稳定住了人心,带动起经济的反弹。然而那种超常规的激进的扩张政策,毕竟是危难之下的紧急措施,不应该变成新的常态。尤其当中国经济已经复苏,银行借贷意欲高涨,就业环境紧张,通胀死灰复燃,房市出现泡沫时,中国没有理由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与美国毕竟不同。

笔者认为,央行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出招太迟、出手太轻,让数年积累下来的过剩流动性发酵为害,是近期货币政策的一大失策,也是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关键原因。目前的通货膨胀,有农业失收、工资上涨等因素,但是笔者看到百物飞腾的背后,主要不是供需失衡,而是流动性失衡。太多的游资追逐有限的资产,结果大蒜、绿豆、苹果、棉花鸡犬升天。在一般均衡论中,流动性大增,实体经济总量不变,价格自然上涨。中国房市这些年始终是供过于求的,可售房源库存年年上升,但是这并未阻止房价的飚升。反之如果没有流动性的增加(包括周转速度的加快),个别产品的供不应求,只会导致该商品价格的上涨,其它产品的相对价格则出现回落,总体价格水平不应改变。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根本就是流动性问题,是货币现象。

11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平抑物价措施,林林总总四大类几十项。如此多措施涌出,恰恰反映出政府的尴尬——这么多项政策中,没有一项真正有把握能有效控制物价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号称史上最全面的平抑物价计划,对流动性这个通货膨胀的根源只字不提,依旧维持头痛医头的方法。

目前的通胀形势,笔者看来比政府想象的更严峻,民众的通胀预期已经形成。囤积、抢购、储蓄搬家、资产炒作,其实都是通胀预期下理性的经济行为,同时又是刺激更高通胀的诱因。

这些年积聚下的过度流动性,有一部分来自主动的货币政策,另一部分则来自被动的汇率政策。中国成为了世界加工厂。经常项目顺差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同时外资涌入。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均衡论而言,人民币汇率需要作出调整。但是政府拒绝让汇率大幅升值,连年干预汇市。其结果是一方面外汇储备暴涨,另一方面内部流动性暴涨,两方面的上涨均远远超出经济的需要,甚至正常的可承受范围。对于外汇占款,央行声称已对其作出对冲,不过从实际情况看,过剩流动性中至少一半与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关。通过扭曲汇率维持下来的出口竞争力,不仅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上带来后遗症,也造成宏观货币环境的失衡。

流动性泛滥,还促成资产的炒作。上海房价已逼近东京,而上海的人均收入不到东京的四分之一。中国股市的每日成交量,超出了亚太其它市场的总和(包括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负利率,导致银行储蓄搬家,十月份一个月有 7000多亿元离开银行,定期储蓄下降更快。不能怪民众投机性强,这是被政策(更准确的说法是政策上的无动于衷)逼出来的。资金离开定期存款,货币的乘数效应加大,对通胀及资产通胀,不啻是火上浇油。

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加快了脚步,不过在政策选择上,明显地倾向于数量型政策工具,对于加息十分审慎。的确加息加不出大米猪肉来,但是不加息则无法解决负利率情况。通货膨胀超过5%,而一年期定存利率仅有2.5%,对于储蓄者其实是合法的打劫,资金出走房市、股市也是理性的举动。不过这样只会进一步扭曲价格信号,制造资源错配,最终可能给经济带来更大的损失,为金融埋下巨大的隐患。

正常化道路上的另一个问题,是瞻前顾后,步伐不敢过快,是流动性过剩、低利率情况长期维持,刺激资产泡沫,刺激通货膨胀。笔者提出明年利率应该上升150个基点,新增贷款应该只有六万亿。被市场一致认为过于激进。也许市场对政府政策预期是对的,但是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其实加息150基点之后,中国的利率水平仍低于雷曼倒闭前的水平;6万亿新增贷款虽低过2009年及2010年的水平,却是除此特别的两年之外最高的。可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货币政策,仍然在增长与通胀之间摇摆,政府在流动性回收上似乎说得多做得少,在利率正常化上干脆连说也懒得多说。雷曼倒闭前,中国每年新增贷款从来没有超过五万亿元。如果将2011年新增贷款数量安排在七万亿以上(还不算表外贷款),“正常化”真的只是说说而已。

货币环境长期超宽松的后果已开始浮现。房地产泡沫的最大诱因,是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最大诱因,也是过度流动性。更令人担心的是,民间投资今年几乎全面停止了实业投资,民营企业家热衷于PE投资,通过资本游戏赚快钱。实业空洞化、经济泡沫化,恐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了。

靠印钞票,打造不出经济强国,鼓励不起科技创新,也不利于经济转型。过剩流动性,在埋下未来经济动荡、金融不稳的祸根,甚至可能带出社会安定的隐患。是全面检讨货币政策的框架、目标、工具与责权的时候了,是货币环境正常化全面加速的时候了。

货币环境正常化,不能只说不做 (2010-12-22 23:10:46)

笔者看来,本届政府的经济政策中,执行得最坚定、最持之以恒的,是信贷扩张。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信贷扩张运动,先是催生出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接着是房地产业过热,最后是地方财政失控。

2003年以来的八年中,中国平均GDP增长为10.9%,通货膨胀为3.2%,中国大致需要每年14.1%的货币扩张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M2每年的扩张速度却达到18.8%,每年制造着大约4.5个百分点的多余货币发行。照此口径测算,中国在过去的八年总共制造出14.5万亿元的过度流动性。

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适当地多投放一些货币,以充足稳定的资金供应来支持发展的需要,是必要的、应该的。本世纪初时,中国仍面临通缩的威胁,合理地加大货币供应来营造通胀预期、刺激消费,也符合经济学原理。银行改革成功后,信贷渠道畅通,银行借贷意欲上升,亦在情理之中。总的来讲,过去几年的信贷扩张,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推动了国企改制,令中国经济得以上一个新的台阶。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人民银行及时的信贷扩张政策,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的一个经济。

不过,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从信贷扩张的数量看,这几年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支持增长之所必需,从信贷扩张政策持续时间看,运作时间之久远远超过了反周期政策之所必需。中国目前的贷款总量/GDP比例,已经大幅超过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泡沫期及本世纪的格林斯潘泡沫期的最高点。如果将中国的过剩流动性(名义M2减名义GDP)以一元纸币相接搭成一座桥的话,足够在地球与月亮之间往返11次。这在世界现代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奇景。美国人的量化宽松政策,早已在中国实施了。

在通货膨胀未构成威胁前,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许是可以接受的。可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通货膨胀展望上,在过去两年似乎出现了两个盲点。1)对2006-07年通胀死灰复燃准备不足。上一轮通胀回落并非政策措施奏效(当然农产品价格有所回落),而是被次贷危机所打断了,央行似乎没有意识到制造通胀的温床依然存在。2)对干预资产通胀举棋不走。随着全球化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制造业通胀迅速消失,全世界范围内消费通胀出现了中轴下移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通胀。资产价格过高,并非传统的央行干预领域,但是它同样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失衡,触发金融风险。除此之外,中国CPI指数本身也有设计上缺陷,令指数无法反映实际物价上涨情形。

应该说,在雷曼倒闭触发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迅速、果断的财政扩张政策和货币扩张政策,是必要的、及时的、有效的。这些政策稳定住了人心,带动起经济的反弹。然而那种超常规的激进的扩张政策,毕竟是危难之下的紧急措施,不应该变成新的常态。尤其当中国经济已经复苏,银行借贷意欲高涨,就业环境紧张,通胀死灰复燃,房市出现泡沫时,中国没有理由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与美国毕竟不同。

笔者认为,央行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出招太迟、出手太轻,让数年积累下来的过剩流动性发酵为害,是近期货币政策的一大失策,也是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关键原因。目前的通货膨胀,有农业失收、工资上涨等因素,但是笔者看到百物飞腾的背后,主要不是供需失衡,而是流动性失衡。太多的游资追逐有限的资产,结果大蒜、绿豆、苹果、棉花鸡犬升天。在一般均衡论中,流动性大增,实体经济总量不变,价格自然上涨。中国房市这些年始终是供过于求的,可售房源库存年年上升,但是这并未阻止房价的飚升。反之如果没有流动性的增加(包括周转速度的加快),个别产品的供不应求,只会导致该商品价格的上涨,其它产品的相对价格则出现回落,总体价格水平不应改变。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根本就是流动性问题,是货币现象。

11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平抑物价措施,林林总总四大类几十项。如此多措施涌出,恰恰反映出政府的尴尬——这么多项政策中,没有一项真正有把握能有效控制物价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号称史上最全面的平抑物价计划,对流动性这个通货膨胀的根源只字不提,依旧维持头痛医头的方法。

目前的通胀形势,笔者看来比政府想象的更严峻,民众的通胀预期已经形成。囤积、抢购、储蓄搬家、资产炒作,其实都是通胀预期下理性的经济行为,同时又是刺激更高通胀的诱因。

这些年积聚下的过度流动性,有一部分来自主动的货币政策,另一部分则来自被动的汇率政策。中国成为了世界加工厂。经常项目顺差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同时外资涌入。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均衡论而言,人民币汇率需要作出调整。但是政府拒绝让汇率大幅升值,连年干预汇市。其结果是一方面外汇储备暴涨,另一方面内部流动性暴涨,两方面的上涨均远远超出经济的需要,甚至正常的可承受范围。对于外汇占款,央行声称已对其作出对冲,不过从实际情况看,过剩流动性中至少一半与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关。通过扭曲汇率维持下来的出口竞争力,不仅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上带来后遗症,也造成宏观货币环境的失衡。

流动性泛滥,还促成资产的炒作。上海房价已逼近东京,而上海的人均收入不到东京的四分之一。中国股市的每日成交量,超出了亚太其它市场的总和(包括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负利率,导致银行储蓄搬家,十月份一个月有 7000多亿元离开银行,定期储蓄下降更快。不能怪民众投机性强,这是被政策(更准确的说法是政策上的无动于衷)逼出来的。资金离开定期存款,货币的乘数效应加大,对通胀及资产通胀,不啻是火上浇油。

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加快了脚步,不过在政策选择上,明显地倾向于数量型政策工具,对于加息十分审慎。的确加息加不出大米猪肉来,但是不加息则无法解决负利率情况。通货膨胀超过5%,而一年期定存利率仅有2.5%,对于储蓄者其实是合法的打劫,资金出走房市、股市也是理性的举动。不过这样只会进一步扭曲价格信号,制造资源错配,最终可能给经济带来更大的损失,为金融埋下巨大的隐患。

正常化道路上的另一个问题,是瞻前顾后,步伐不敢过快,是流动性过剩、低利率情况长期维持,刺激资产泡沫,刺激通货膨胀。笔者提出明年利率应该上升150个基点,新增贷款应该只有六万亿。被市场一致认为过于激进。也许市场对政府政策预期是对的,但是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其实加息150基点之后,中国的利率水平仍低于雷曼倒闭前的水平;6万亿新增贷款虽低过2009年及2010年的水平,却是除此特别的两年之外最高的。可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货币政策,仍然在增长与通胀之间摇摆,政府在流动性回收上似乎说得多做得少,在利率正常化上干脆连说也懒得多说。雷曼倒闭前,中国每年新增贷款从来没有超过五万亿元。如果将2011年新增贷款数量安排在七万亿以上(还不算表外贷款),“正常化”真的只是说说而已。

货币环境长期超宽松的后果已开始浮现。房地产泡沫的最大诱因,是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最大诱因,也是过度流动性。更令人担心的是,民间投资今年几乎全面停止了实业投资,民营企业家热衷于PE投资,通过资本游戏赚快钱。实业空洞化、经济泡沫化,恐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了。

靠印钞票,打造不出经济强国,鼓励不起科技创新,也不利于经济转型。过剩流动性,在埋下未来经济动荡、金融不稳的祸根,甚至可能带出社会安定的隐患。是全面检讨货币政策的框架、目标、工具与责权的时候了,是货币环境正常化全面加速的时候了。

欧洲债务料起风浪 美国增长恐超预期(12月19日) (2010-12-19 00:04:27)

强劲的经济数据、奥巴马的减税措施、伯南克的QE承诺、欧洲的债务危机,均敌不过圣诞节的钟声、铃声。基金经理、交易员在圣诞假期前,纷纷减仓锁定利润,市场成交萎缩。

上周最大的事件是,美国国会通过减税法案,将布什任内推出的全部个人所得税减免延长两年,将失业补贴及企业税补贴等延长13个月。这些措施抵消了之前因财政收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将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由2.8%上调到3.3%。其实美国的增长动力已经在加强,今年第三及第四季度的增长速度可能达到3%、3.2%, vs 原预测的2.5%、2.2%。如果美国增长速度有意外的话,相信实际速度快过预期的可能性大过低于预期。经济前景的改善,可能使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力度减缓,不过退出的时机则未必提早。由于QE退出与就业和通胀预期挂钩,估计QE起码会维持到2012年底,之后的正常化动作也会十分缓慢,超高流动性仍将维持下去。

在欧洲,不仅西班牙的评级展望被调低,穆迪更一口气连降爱尔兰主权评级五级。不过市场的焦点在欧盟对欧洲稳定机制的讨论上。尽管欧洲领袖在建立长期稳定机制上意见一致,却未能在向现有的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注资上达成共识。市场担心欧洲的危机拯救能力不逮,欧元走弱。笔者相信目前的欧洲稳定基金足够明年欧猪的再融资需要,不过西班牙、葡萄牙危机显性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元被升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本周市场成交量估计因圣诞节而大减。周二日本银行开会,不过政策料不会有变。同日美国第三季GDP,估计由2.5%调升至3%;二手房销售4600K vs 4430K。周四耐用消费品订单,-1% vs -3.3%,扣除交通部分后,+3.0% vs -2.7%;12月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76 vs 74.2。

欧洲债务料起风浪 美国增长恐超预期(12月19日) (2010-12-19 00:04:27)

强劲的经济数据、奥巴马的减税措施、伯南克的QE承诺、欧洲的债务危机,均敌不过圣诞节的钟声、铃声。基金经理、交易员在圣诞假期前,纷纷减仓锁定利润,市场成交萎缩。

上周最大的事件是,美国国会通过减税法案,将布什任内推出的全部个人所得税减免延长两年,将失业补贴及企业税补贴等延长13个月。这些措施抵消了之前因财政收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将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由2.8%上调到3.3%。其实美国的增长动力已经在加强,今年第三及第四季度的增长速度可能达到3%、3.2%, vs 原预测的2.5%、2.2%。如果美国增长速度有意外的话,相信实际速度快过预期的可能性大过低于预期。经济前景的改善,可能使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力度减缓,不过退出的时机则未必提早。由于QE退出与就业和通胀预期挂钩,估计QE起码会维持到2012年底,之后的正常化动作也会十分缓慢,超高流动性仍将维持下去。

在欧洲,不仅西班牙的评级展望被调低,穆迪更一口气连降爱尔兰主权评级五级。不过市场的焦点在欧盟对欧洲稳定机制的讨论上。尽管欧洲领袖在建立长期稳定机制上意见一致,却未能在向现有的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注资上达成共识。市场担心欧洲的危机拯救能力不逮,欧元走弱。笔者相信目前的欧洲稳定基金足够明年欧猪的再融资需要,不过西班牙、葡萄牙危机显性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元被升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本周市场成交量估计因圣诞节而大减。周二日本银行开会,不过政策料不会有变。同日美国第三季GDP,估计由2.5%调升至3%;二手房销售4600K vs 4430K。周四耐用消费品订单,-1% vs -3.3%,扣除交通部分后,+3.0% vs -2.7%;12月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76 vs 74.2。

通胀压力长期化 (2010-12-15 22:42:54)

2010年11月CPI通货膨胀达到5.1%,为2008年以来之最高。市场与政府高度紧张。经济分析员们也纷纷预测此轮通胀的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与峰值。笔者认为,预测峰值意义不大,接下来的通胀根本就是停留在高原上。

中烈度通货膨胀,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目前,四大因素合力拉动CPI通胀:(1)食品物价上涨;(2)工资上扬诱发的服务业通胀;(3)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拉动;(4)生产要素及公用费用改革所造成的提价。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对 CPI的拉动尤其明显,11月份的5.1%CPI中,食品部分占了四个百分点。

笔者预测中国CPI在明年年中见顶,最高时可能突破6%,但是之后通胀的回落十分缓慢,全年平均5.5%。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很难迅速消失,而此本身又在制造新的提价诱因。同时,笔者相信流动性退出的过程会相对比较迟缓,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工作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一方面强调了抗通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维持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字眼。为了推进结构转型,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必要的,这就决定了北京的流动性回收力度及加息速度,会有相当的节制。

2011年接力食品通胀的,应该是服务业价格上升。2006-2007年农民工荒基本局限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因产能过剩加价能力有限。经过几年的制造业工资上涨,它们的工资水平已经逼近城市低端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农民工短缺已在向服务业蔓延。小餐馆因请不到服务员而老板亲自端茶出来,这类故事比比皆是。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服务业有加价能力。

另外,食品价格上涨中,有天气因素、炒作因素,不过无可否认也有一些不可逆转的因素。城镇化、房地产地,令大量农地消失;蔬菜供应基地变得遥远,运输成本上涨;饲料、化肥价格暴涨,猪肉、粮食价格无法不涨。笔者相信,中国的物价水平已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上移。撇开周期性起落及流动性所带来干扰,通货膨胀的中轴,可能由过去十年的2%,上移至今后十年的3-4%。这个现象背后最大的原因是,人力成本持续地不可逆转地上涨。

在这种通胀假设下,笔者认为中国至2011年底前,加息200基点,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调高150基点。储蓄存款加息幅度略大过贷款加息,长年期存贷款加息幅度大过短期利率。贷款控制的力度,也可能随着通胀预期的改变而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明显的偏好数量型政策工具,一年内六调准备金率,并在新增贷款数量上也严加限制。相对而言,利率工具使用得不多。然而,通胀升到 5.1%,一年期储蓄利率却停留在2.5%,负利率情况十分严重。长此以往,负利率会助长热钱投机,产生资产泡沫,最终威胁金融稳定。笔者看来,利率大幅上调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中国会否出现上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中的双位数恶性通胀?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当年是短缺经济,相信抢购厕纸、火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制造业依然处在产能过剩状况,因此全面通胀未必会发生。

4%的中期通货膨胀,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并不显得特别高,也未必会颠覆长期可持续增长,或威胁金融稳定。之所以政府、市场对它如此反应,其实是心态上的问题。随着中烈度通胀趋向常态化,政府、社会、市场的心理预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货币环境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仅此而已。

通胀压力长期化 (2010-12-15 22:42:54)

2010年11月CPI通货膨胀达到5.1%,为2008年以来之最高。市场与政府高度紧张。经济分析员们也纷纷预测此轮通胀的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与峰值。笔者认为,预测峰值意义不大,接下来的通胀根本就是停留在高原上。

中烈度通货膨胀,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目前,四大因素合力拉动CPI通胀:(1)食品物价上涨;(2)工资上扬诱发的服务业通胀;(3)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拉动;(4)生产要素及公用费用改革所造成的提价。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对 CPI的拉动尤其明显,11月份的5.1%CPI中,食品部分占了四个百分点。

笔者预测中国CPI在明年年中见顶,最高时可能突破6%,但是之后通胀的回落十分缓慢,全年平均5.5%。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很难迅速消失,而此本身又在制造新的提价诱因。同时,笔者相信流动性退出的过程会相对比较迟缓,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工作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一方面强调了抗通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维持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字眼。为了推进结构转型,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必要的,这就决定了北京的流动性回收力度及加息速度,会有相当的节制。

2011年接力食品通胀的,应该是服务业价格上升。2006-2007年农民工荒基本局限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因产能过剩加价能力有限。经过几年的制造业工资上涨,它们的工资水平已经逼近城市低端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农民工短缺已在向服务业蔓延。小餐馆因请不到服务员而老板亲自端茶出来,这类故事比比皆是。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服务业有加价能力。

另外,食品价格上涨中,有天气因素、炒作因素,不过无可否认也有一些不可逆转的因素。城镇化、房地产地,令大量农地消失;蔬菜供应基地变得遥远,运输成本上涨;饲料、化肥价格暴涨,猪肉、粮食价格无法不涨。笔者相信,中国的物价水平已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上移。撇开周期性起落及流动性所带来干扰,通货膨胀的中轴,可能由过去十年的2%,上移至今后十年的3-4%。这个现象背后最大的原因是,人力成本持续地不可逆转地上涨。

在这种通胀假设下,笔者认为中国至2011年底前,加息200基点,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调高150基点。储蓄存款加息幅度略大过贷款加息,长年期存贷款加息幅度大过短期利率。贷款控制的力度,也可能随着通胀预期的改变而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明显的偏好数量型政策工具,一年内六调准备金率,并在新增贷款数量上也严加限制。相对而言,利率工具使用得不多。然而,通胀升到 5.1%,一年期储蓄利率却停留在2.5%,负利率情况十分严重。长此以往,负利率会助长热钱投机,产生资产泡沫,最终威胁金融稳定。笔者看来,利率大幅上调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中国会否出现上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中的双位数恶性通胀?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当年是短缺经济,相信抢购厕纸、火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制造业依然处在产能过剩状况,因此全面通胀未必会发生。

4%的中期通货膨胀,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并不显得特别高,也未必会颠覆长期可持续增长,或威胁金融稳定。之所以政府、市场对它如此反应,其实是心态上的问题。随着中烈度通胀趋向常态化,政府、社会、市场的心理预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货币环境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仅此而已。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增长趋强 美债走弱(12月12日) (2010-12-12 10:11:05)

市场缺失方向的一周。欧债危机阴霾不散,中国通胀愈演愈烈,全球经济数据却颇为理想。市场在颠簸中寻找方向,股市个别发展,商品小升,黄金走软。不过本周市场最大的波动来自美国国债市场,两天内债市录得雷曼倒闭以来最大的跌幅,并带动其它国家债市下跌。

近来,美日欧经济数据多数好过预期,上周五更有多家美国金融机构同时调高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这些利好美股,也带来了债市的波动。笔者一直认为,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被夸大了,只是因为就业复苏迟缓,令市场感受到经济不景的压力。其实无论美国还是欧日,2011年经济增长、消费及工业生产如果出现意外,增长高过预期的可能性,大过下行风险。不过由于就业市场困扰难除,央行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只是市场关于退出的猜想会不少。

美国国债收益率近来急升,债券遭到抛售,沽空合约大幅上升。国债收益率升高,有三种可能的原因,1)市场对美国通胀预期升温,2)市场估计QE2草草收场,3)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担心。美国核心通胀短期内大涨的可能性很小,同时伯南克在法兰克福的演讲也已打消了各界对QE2退出的猜测。国债遭抛售主要由奥巴马的财政政策引起。奥巴马对布什减税方案一直不以为然,但是经济不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惨败,迫使白宫全面延长布什的减税措施,更可能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方案。这样做有利于经济,有利于股市,却会导致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债市立刻做出反应。美国国债市场泡沫破灭,始终是笔者对今后2-3年市场的最大担心。

本周市场焦点:1)美国国债;2)周二的美联储会议。联储的政策不会有变,不过预计会有一个声明详尽解释QE2出台的理由,及维持下去的坚定决心。同日美国11月零售料增长0.7%,vs 上期的1.2%,这将是连续五个月的上扬。周三美国11月CPI/核心CPI,0.1%/0.1%,vs 0.2%/0.0%。周四欧洲CPI0.2% vs上期0.4%;同日美国新屋开工550K,vs 519K。

增长趋强 美债走弱(12月12日) (2010-12-12 10:11:05)

市场缺失方向的一周。欧债危机阴霾不散,中国通胀愈演愈烈,全球经济数据却颇为理想。市场在颠簸中寻找方向,股市个别发展,商品小升,黄金走软。不过本周市场最大的波动来自美国国债市场,两天内债市录得雷曼倒闭以来最大的跌幅,并带动其它国家债市下跌。

近来,美日欧经济数据多数好过预期,上周五更有多家美国金融机构同时调高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这些利好美股,也带来了债市的波动。笔者一直认为,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被夸大了,只是因为就业复苏迟缓,令市场感受到经济不景的压力。其实无论美国还是欧日,2011年经济增长、消费及工业生产如果出现意外,增长高过预期的可能性,大过下行风险。不过由于就业市场困扰难除,央行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只是市场关于退出的猜想会不少。

美国国债收益率近来急升,债券遭到抛售,沽空合约大幅上升。国债收益率升高,有三种可能的原因,1)市场对美国通胀预期升温,2)市场估计QE2草草收场,3)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担心。美国核心通胀短期内大涨的可能性很小,同时伯南克在法兰克福的演讲也已打消了各界对QE2退出的猜测。国债遭抛售主要由奥巴马的财政政策引起。奥巴马对布什减税方案一直不以为然,但是经济不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惨败,迫使白宫全面延长布什的减税措施,更可能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方案。这样做有利于经济,有利于股市,却会导致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债市立刻做出反应。美国国债市场泡沫破灭,始终是笔者对今后2-3年市场的最大担心。

本周市场焦点:1)美国国债;2)周二的美联储会议。联储的政策不会有变,不过预计会有一个声明详尽解释QE2出台的理由,及维持下去的坚定决心。同日美国11月零售料增长0.7%,vs 上期的1.2%,这将是连续五个月的上扬。周三美国11月CPI/核心CPI,0.1%/0.1%,vs 0.2%/0.0%。周四欧洲CPI0.2% vs上期0.4%;同日美国新屋开工550K,vs 519K。

中度持续通胀,2011年主旋律 (2010-12-09 00:44:37)

最近4年内,中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通货膨胀预期再起,物价攀升,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风景线,成为2011年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笔者预测,2011年中的CPI可能高达6.3%,全年通胀率则平均为5%。年中6.3%的CPI,未必是此轮通胀的顶点,只是下半年的CPI走势受夏粮收成、全球经济复苏、美元波动及中国房地产调控等多项因素影响,一时难作预言。

拉动明年通胀的有四大因素。一是食品通胀,农业减产、成本走高、热钱窜动,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暴涨,由此改变了价格预期,造成农民囤积、消费者抢购,中间流通环节趁机加价。相信食品通胀会在2011年提供400个基点的CPI涨幅。二是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服务业加价。工资上涨、人手短缺,正迅速地在低端服务业蔓延。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有能力加价。三是国际市场能源、大宗产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拉动的压力。四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对公用事业、成品油价格所带来的上行压力。

价格上涨,可能由供应、需求上的变化造成,也可能源自流动性过剩及通胀预期。中国政府的通胀监察与管理,几乎全部聚焦于供应与需求,对流动性的管理与整治明显不足,对通胀预期管理则严重滞后,许多方面近乎空白。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假定货币供应不变,货币周转速度不变,购买力不变,一种商品的需求大过供应,该商品的价格会上升,但是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则应该下降,哪怕它的供需是平衡的。只要货币供应不失控,理论上讲,只会有相对价格的变化,不会有绝对价格水平的上涨。

然而,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则整体价格水平早晚出现上移,由此牵动价格预期的改变,带来囤积、抢购等行为变形,供求进一步失衡,并形成恶性循环。政府在通胀管理上只注重供需(管得好不好另当别论),无视流动性及心理预期,对通胀形势的判断一错再错,其实是自然的、必然的。

央行的另一个政策失误,是忽略资金的价格调整,听任负利率长期存在。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接近2%的差值,储蓄搬家乃是理性的行为。2010年10月,定期存款离开银行的速度为近年所罕见,加大了资产通胀的压力,也加大了民间的通胀预期。

笔者看来,通胀预期已然形成,目前的政策工具对农产品、流动性拉动的通胀治理效果未必理想,政府在流动性正常化上面(尤其是利率正常化)又是谨小慎微、缓步推进。2010年的通胀走势令绝大多数人吃惊。当CPI冲向6%时,一轮手忙脚乱的货币政策紧缩也许就会开始。

当然,类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双位数通胀,估计暂时不会出现。中国毕竟不再是短缺型经济,产能过剩仍困扰着多数制造业。不过在农产品通胀之后,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服务业通胀的威胁不容低估。笔者将本次通胀定性为流动性驱动的中烈度通胀。由于工资的连锁上涨,以及流动性正常化速度较慢,估计这轮通胀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过一般人的预期。

中度、持续通胀下的投资应对策略,应该是远离政府之手所及之处。银行储蓄、债券均为输家,可能被价格管制的产品、企业也是输家。只有上帝可以制造的产品,如资源、农产品,应该是赢家,在通胀中具有加价能力的产品、企业,应该是赢家。房地产站在上帝与政府的中间,从通胀角度看是值得投资的,从加息与资金链的角度看,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看官量力而为。

中度持续通胀,2011年主旋律 (2010-12-09 00:44:37)

最近4年内,中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通货膨胀预期再起,物价攀升,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风景线,成为2011年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笔者预测,2011年中的CPI可能高达6.3%,全年通胀率则平均为5%。年中6.3%的CPI,未必是此轮通胀的顶点,只是下半年的CPI走势受夏粮收成、全球经济复苏、美元波动及中国房地产调控等多项因素影响,一时难作预言。

拉动明年通胀的有四大因素。一是食品通胀,农业减产、成本走高、热钱窜动,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暴涨,由此改变了价格预期,造成农民囤积、消费者抢购,中间流通环节趁机加价。相信食品通胀会在2011年提供400个基点的CPI涨幅。二是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服务业加价。工资上涨、人手短缺,正迅速地在低端服务业蔓延。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有能力加价。三是国际市场能源、大宗产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拉动的压力。四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对公用事业、成品油价格所带来的上行压力。

价格上涨,可能由供应、需求上的变化造成,也可能源自流动性过剩及通胀预期。中国政府的通胀监察与管理,几乎全部聚焦于供应与需求,对流动性的管理与整治明显不足,对通胀预期管理则严重滞后,许多方面近乎空白。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假定货币供应不变,货币周转速度不变,购买力不变,一种商品的需求大过供应,该商品的价格会上升,但是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则应该下降,哪怕它的供需是平衡的。只要货币供应不失控,理论上讲,只会有相对价格的变化,不会有绝对价格水平的上涨。

然而,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则整体价格水平早晚出现上移,由此牵动价格预期的改变,带来囤积、抢购等行为变形,供求进一步失衡,并形成恶性循环。政府在通胀管理上只注重供需(管得好不好另当别论),无视流动性及心理预期,对通胀形势的判断一错再错,其实是自然的、必然的。

央行的另一个政策失误,是忽略资金的价格调整,听任负利率长期存在。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接近2%的差值,储蓄搬家乃是理性的行为。2010年10月,定期存款离开银行的速度为近年所罕见,加大了资产通胀的压力,也加大了民间的通胀预期。

笔者看来,通胀预期已然形成,目前的政策工具对农产品、流动性拉动的通胀治理效果未必理想,政府在流动性正常化上面(尤其是利率正常化)又是谨小慎微、缓步推进。2010年的通胀走势令绝大多数人吃惊。当CPI冲向6%时,一轮手忙脚乱的货币政策紧缩也许就会开始。

当然,类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双位数通胀,估计暂时不会出现。中国毕竟不再是短缺型经济,产能过剩仍困扰着多数制造业。不过在农产品通胀之后,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服务业通胀的威胁不容低估。笔者将本次通胀定性为流动性驱动的中烈度通胀。由于工资的连锁上涨,以及流动性正常化速度较慢,估计这轮通胀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过一般人的预期。

中度、持续通胀下的投资应对策略,应该是远离政府之手所及之处。银行储蓄、债券均为输家,可能被价格管制的产品、企业也是输家。只有上帝可以制造的产品,如资源、农产品,应该是赢家,在通胀中具有加价能力的产品、企业,应该是赢家。房地产站在上帝与政府的中间,从通胀角度看是值得投资的,从加息与资金链的角度看,必受货币政策的影响,看官量力而为。

欧元靠稳 非农失脚(12月5日) (2010-12-05 00:20:12)

上周有许多重要的数据、许多重要的消息、许多重要的市场转折。

在欧洲,爱尔兰拯救行动及减赤计划,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债务危机蔓延至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比利时。不过,当欧洲央行大手买入葡萄牙及爱尔兰国债之后,市场恐慌降温,CDS迅速回落。经济数据上,美欧中PMI数据理想,接下来的美国房市及德国零售更超预期地大幅改善,然而周五非农业就业数据却是出奇的差。美元升势曾是势如破竹,但是在欧债出现转机后一度急跌,非农就业对汇率的影响暂时有限。如此环境下,市场出现了几个星期来少有的增风险、增杠杆,资金流出国债市场,股市、商品、能源、贵金属同步走强。

笔者始终认为,欧洲债务国家短期再次出现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市场炒作的借口。欧洲政府决策与行动迟缓、人为失误不断,给投机势力可乘之机,而欧洲大国对此也采取默认态度,因为弱欧元有利于出口。现在与年初希腊危机时不同,欧洲有稳定机制(EFSF)保底,欧债国家在市场上集不到资,也不是大问题。当然长远来看欧元的利益机制错位、决策机制错位、财政货币协调失灵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笔者仍认为欧元活不过十年。

美国十一月份非农业就业数据极差。单月数字未必代表一个趋势,前一个月数字超强垫高了预期,而且非农公布后往往之后又进一步的调整,所以笔者觉得这个数字较弱,但并非灾难。9.8%的失业率成全了伯南克的QE2,相信美国内部挑战量化宽松的声音会弱一点。伯南克已经将自己的一切都押注在QE2上了,如有需要他会毫不犹豫地推出QE3,超宽松货币环境会维持下去。不过以目前美国改善中的多数数据看,至少六个月内QE2应不会加码。

本周市场有三个焦点:1)美元兑欧元汇率走势,2)爱尔兰预算案,3)中国CPI及利率。周三爱尔兰国会将审议财政预算,估计通过的可能较大,从而稳定住欧元。如果无法通过并解散国会,则欧元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周四日本第三季度GDP可能由0.9%向上修正至1%。周五美国12月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74 vs 71.6。
美元兑欧元汇率走势,2)爱尔兰预算案,3)中国CPI及利率。周三爱尔兰国会将审议财政预算,估计通过的可能较大,从而稳定住欧元。如果无法通过并解散国会,则欧元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周四日本第三季度GDP可能由0.9%向上修正至 1%。周五美国12月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74 vs 71.6。 (本栏每星期日在此博客登出,周一早上于CCTV2交易时间出现。以上观点仅为个人对市场的看法,并非任何投资劝诱或建议)

欧元靠稳 非农失脚(12月5日) (2010-12-05 00:20:12)

上周有许多重要的数据、许多重要的消息、许多重要的市场转折。

在欧洲,爱尔兰拯救行动及减赤计划,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债务危机蔓延至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比利时。不过,当欧洲央行大手买入葡萄牙及爱尔兰国债之后,市场恐慌降温,CDS迅速回落。经济数据上,美欧中PMI数据理想,接下来的美国房市及德国零售更超预期地大幅改善,然而周五非农业就业数据却是出奇的差。美元升势曾是势如破竹,但是在欧债出现转机后一度急跌,非农就业对汇率的影响暂时有限。如此环境下,市场出现了几个星期来少有的增风险、增杠杆,资金流出国债市场,股市、商品、能源、贵金属同步走强。

笔者始终认为,欧洲债务国家短期再次出现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市场炒作的借口。欧洲政府决策与行动迟缓、人为失误不断,给投机势力可乘之机,而欧洲大国对此也采取默认态度,因为弱欧元有利于出口。现在与年初希腊危机时不同,欧洲有稳定机制(EFSF)保底,欧债国家在市场上集不到资,也不是大问题。当然长远来看欧元的利益机制错位、决策机制错位、财政货币协调失灵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笔者仍认为欧元活不过十年。

美国十一月份非农业就业数据极差。单月数字未必代表一个趋势,前一个月数字超强垫高了预期,而且非农公布后往往之后又进一步的调整,所以笔者觉得这个数字较弱,但并非灾难。9.8%的失业率成全了伯南克的QE2,相信美国内部挑战量化宽松的声音会弱一点。伯南克已经将自己的一切都押注在QE2上了,如有需要他会毫不犹豫地推出QE3,超宽松货币环境会维持下去。不过以目前美国改善中的多数数据看,至少六个月内QE2应不会加码。

本周市场有三个焦点:1)美元兑欧元汇率走势,2)爱尔兰预算案,3)中国CPI及利率。周三爱尔兰国会将审议财政预算,估计通过的可能较大,从而稳定住欧元。如果无法通过并解散国会,则欧元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周四日本第三季度GDP可能由0.9%向上修正至1%。周五美国12月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74 vs 71.6。
美元兑欧元汇率走势,2)爱尔兰预算案,3)中国CPI及利率。周三爱尔兰国会将审议财政预算,估计通过的可能较大,从而稳定住欧元。如果无法通过并解散国会,则欧元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周四日本第三季度GDP可能由0.9%向上修正至 1%。周五美国12月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74 vs 71.6。 (本栏每星期日在此博客登出,周一早上于CCTV2交易时间出现。以上观点仅为个人对市场的看法,并非任何投资劝诱或建议)

投行经济学家功力何在 (2010-12-02 21:26:37)

经济学家分两类,一类是研究过去的,一类是预言未来的。前者属于书院,为发表文章而奋斗,佼佼者或许可以拿到诺贝尔奖,但是在投资领域大有斩获的似乎不多。后者属于市场,每日在数据中打滚,被逼着不停地发表文章,不停地作出各种预言。投行经济学家,属于此类。

预言未来,可大可小。小的可以是下一个公布的经济数据,经济学家各显身手,或用模型,或靠关系,每人每天都在做,都在竞争。这些预言是市场的一部分,做得好会赢得客户的赞誉,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价格和市场情绪。

大的预言,可以是今后十年经济的大趋势、产业的新规律。这类预言难得多,因为它隐于日常生活的繁琐中,隐于经济的周期波动中,隐于产品与行业的起伏进退中。换言之,功力在于从一片噪音中过滤出真音来。而且,真的大趋势是无法靠关系从官员口中获取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真的大趋势,也难以通过模型推导得出,因为所谓新趋势便是不同于过去的模式或规则。

洞察力,乃是作出大预言的关键。“察人之不察,言人之未言”的前提是,比别人看得更多,想得更深。走出书斋,与贩夫走卒、营销主妇交谈也许与同政府官员、业界领袖对话同样重要,那里才是市场经济学的灵感源头,大预言的素材所在。

笔者认为,一份好的研究报告,必须具有四个要素。一是Uniqueness(独特角度),人云亦云很难被人记住你的名字,独到的角度、独到的素材、独到的分析,才能打造出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二是Forward-looking(前瞻性),凡是见了报的内容,都是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而非投行经济师的工作,除非你能说出非常与众不同的解读。投行分析师的功力,在于预言可能某天见报的新闻,预言下一个市场共识。三是Relevance(市场相关性),经济分析乃中间产品,GDP是9.1%还是9.3%,也许对经济学家来说是大事,对多数市场参与者却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如何将分析与市场联系起来。无法与市场变化连在一起的经济分析,不做也罢。四是 Interesting(有趣),没有人会质疑包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在表述自己观点时却不注意技巧。客户每天面对上百份研究报告、不间断的市场数据,如何令自己的研究成果争取到客户的注意力至关重要,这好比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

以上几点,为笔者在过去十六年做市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点体会,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的真髓其实大同小异。笔者并不认为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写出来与同行共勉。

投行经济学家功力何在 (2010-12-02 21:26:37)

经济学家分两类,一类是研究过去的,一类是预言未来的。前者属于书院,为发表文章而奋斗,佼佼者或许可以拿到诺贝尔奖,但是在投资领域大有斩获的似乎不多。后者属于市场,每日在数据中打滚,被逼着不停地发表文章,不停地作出各种预言。投行经济学家,属于此类。

预言未来,可大可小。小的可以是下一个公布的经济数据,经济学家各显身手,或用模型,或靠关系,每人每天都在做,都在竞争。这些预言是市场的一部分,做得好会赢得客户的赞誉,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价格和市场情绪。

大的预言,可以是今后十年经济的大趋势、产业的新规律。这类预言难得多,因为它隐于日常生活的繁琐中,隐于经济的周期波动中,隐于产品与行业的起伏进退中。换言之,功力在于从一片噪音中过滤出真音来。而且,真的大趋势是无法靠关系从官员口中获取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真的大趋势,也难以通过模型推导得出,因为所谓新趋势便是不同于过去的模式或规则。

洞察力,乃是作出大预言的关键。“察人之不察,言人之未言”的前提是,比别人看得更多,想得更深。走出书斋,与贩夫走卒、营销主妇交谈也许与同政府官员、业界领袖对话同样重要,那里才是市场经济学的灵感源头,大预言的素材所在。

笔者认为,一份好的研究报告,必须具有四个要素。一是Uniqueness(独特角度),人云亦云很难被人记住你的名字,独到的角度、独到的素材、独到的分析,才能打造出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二是Forward-looking(前瞻性),凡是见了报的内容,都是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而非投行经济师的工作,除非你能说出非常与众不同的解读。投行分析师的功力,在于预言可能某天见报的新闻,预言下一个市场共识。三是Relevance(市场相关性),经济分析乃中间产品,GDP是9.1%还是9.3%,也许对经济学家来说是大事,对多数市场参与者却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如何将分析与市场联系起来。无法与市场变化连在一起的经济分析,不做也罢。四是 Interesting(有趣),没有人会质疑包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在表述自己观点时却不注意技巧。客户每天面对上百份研究报告、不间断的市场数据,如何令自己的研究成果争取到客户的注意力至关重要,这好比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

以上几点,为笔者在过去十六年做市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点体会,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的真髓其实大同小异。笔者并不认为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写出来与同行共勉。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惠理集團 ── AUM急增盈利攀升

我們周二與惠理集團(806)進行了一次電話會議,希望可以了解該公司的最新業務情況。

投資論據
■  管理資產總值(AUM)下半年迅速增長:我們從市場資料觀察所得,並已得到惠理管理層證實,該公司的AUM過去幾個月不斷增加。截至10月底,惠理管理 資產總值約為74億美元,在過去四個月,已增加了17億美元,相等於30%的升幅,超越2007年底的最高水平,研究部認為在投資氣氛不轉壞的情況下,這 個數字在11月將繼續上升。
■ 短期盈利增長受惠於基金表現和AUM的增長:據我們了解,惠理旗下很多基金已回到或超越之前的高水位(以基金單位資產淨值來說)。這意味基金表現費和管理費兩項主要收入將錄得可觀的升幅。若股市繼續向好,表現費的收入將攀升。
■  策略股東有助業務發展:惠理和中國平安合作推出的首隻追蹤中資價值股份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價值中國ETF(3046)去年底推出至今已有不 錯的表現,並計劃繼續開拓更多的ETF產品以吸納日益增長的市場。此外,惠理正積極擴張中國業務,並預期內地於未來十年將成為他們的主要策略市場,雖然我 們認為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內地擴張計劃有增長潛力,但對他們只有長期影響,短期盈利增長動力仍然依靠基金表現和AUM增長。因此,投資者未來數月 應集中留意整體市況及惠理的AUM增長。
風險
■ 市況比預期弱:我們對惠理的投資論據是基於市況至少會在2011年上半年表現強勁,如這個預測不準確,那這個投資論據也就不成立。
我們在此重申對惠理的正面評價。
分析員:高曉雷


放大圖片

惠理集團 ── AUM急增盈利攀升

我們周二與惠理集團(806)進行了一次電話會議,希望可以了解該公司的最新業務情況。

投資論據
■  管理資產總值(AUM)下半年迅速增長:我們從市場資料觀察所得,並已得到惠理管理層證實,該公司的AUM過去幾個月不斷增加。截至10月底,惠理管理 資產總值約為74億美元,在過去四個月,已增加了17億美元,相等於30%的升幅,超越2007年底的最高水平,研究部認為在投資氣氛不轉壞的情況下,這 個數字在11月將繼續上升。
■ 短期盈利增長受惠於基金表現和AUM的增長:據我們了解,惠理旗下很多基金已回到或超越之前的高水位(以基金單位資產淨值來說)。這意味基金表現費和管理費兩項主要收入將錄得可觀的升幅。若股市繼續向好,表現費的收入將攀升。
■  策略股東有助業務發展:惠理和中國平安合作推出的首隻追蹤中資價值股份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價值中國ETF(3046)去年底推出至今已有不 錯的表現,並計劃繼續開拓更多的ETF產品以吸納日益增長的市場。此外,惠理正積極擴張中國業務,並預期內地於未來十年將成為他們的主要策略市場,雖然我 們認為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內地擴張計劃有增長潛力,但對他們只有長期影響,短期盈利增長動力仍然依靠基金表現和AUM增長。因此,投資者未來數月 應集中留意整體市況及惠理的AUM增長。
風險
■ 市況比預期弱:我們對惠理的投資論據是基於市況至少會在2011年上半年表現強勁,如這個預測不準確,那這個投資論據也就不成立。
我們在此重申對惠理的正面評價。
分析員:高曉雷


放大圖片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通脹

[全文]
通脹猛烈流動性泛濫 加息勢在必行
社評
今天內地公布十一月份通脹數據,人民銀行昨日傍晚已率先宣布本月二十日起,再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百分之零點五。這是人行今年以來第六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也是過去一個月內第三度調高。

內地通脹猛烈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首十個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已達百分之三,十月份則飆升至百分之四點四,超越中央將全年通脹率控制在百分之三的目標。今天公布的通脹率,市場一般估計會突破百分之五,因此過去一周,加息的傳聞一直困擾內地和本港股市,如今竟然只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而沒有同時宣布加息,實在大出市場預料之外,難怪內地股市乘機借勢反彈,上A和上綜指數都分別上升百分之一點○七,深圳A股也反彈百分之一點三。

不過,內地和本港的經濟分析,卻一致認為加息是早晚之事,勢在必行。一來通脹形勢嚴峻,十一月份內地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升至五十五點二,創出七個月來新高,其中購進價格指數升幅強勁,上升三點六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七十三點五,生產成本的上漲,遲早會傳到CPI上。其二是內地實質已出現負利率現象,一年定存利息只有二點五厘,上月通脹率已達百分之四點四,不加息只會令內地投機炒風更烈。其三是中央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明顯失效,周四突然暫停發行三年期央票,只發行了五十億元三個月期央票,中標利率定於百分之一點八一三一,意味着通過長期央票收回流動性的管道失靈,因為目前三年期央票一、二級市場利率已倒掛七十個基點,銀行對買入長期央票興趣不大。其四是銀行的新增信貸規模已超出央行今年初訂下的七萬五千億元人民幣規模,至今年底,大有機會突破八萬億元的水平;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最新報百分之十九點三,也超出中央訂下的全年目標百分之十七。凡此種種,在在說明內地流動性泛濫已瀕臨失控的地步,加上美國推出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後熱錢流入內地有加劇的迹象,如今貝南奇又揚言不排除推出QE3的可能,如果公開市場操作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雙雙無效,加息便是唯一可用的手段。

事實上,昨日開始一連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明年的經濟工作具體目標,焦點議題相信也是壓抑通脹。根據中央電視台的問卷調查,一百名受訪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八成八認為目前內地通脹已屬「比較嚴重」和「非常嚴重」,六成認為高通脹會延至明年,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通過行政管制只會扭曲價格機制,對經濟結構可能帶來長期損害,要對付通脹,還是用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為佳,加息看來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月初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定調,決定「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會議只強調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不再提「連續性」和「穩定性」,表明二○○九年提出的適度寬鬆政策不再,貨幣政策轉為以穩健為主,雖然不至於全面收緊,但在熱錢湧入令金融地產泡沫累積風險大增的威脅下,為抑制通脹和流動性泛濫,除嚴格控制明年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和廣義貨幣M2增長率外,動用增加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息率,以及加大央票發行額以對沖流動性過剩,相信會變成常規。換言之,內地將會進入加息周期,殆無疑問。

對投資者而言,加息未必一定是壞事,因為長期困擾市場的不明朗因素得以掃除,在資金仍然充裕和通脹預期下,投資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全文完]

通脹

[全文]
通脹猛烈流動性泛濫 加息勢在必行
社評
今天內地公布十一月份通脹數據,人民銀行昨日傍晚已率先宣布本月二十日起,再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百分之零點五。這是人行今年以來第六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也是過去一個月內第三度調高。

內地通脹猛烈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首十個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已達百分之三,十月份則飆升至百分之四點四,超越中央將全年通脹率控制在百分之三的目標。今天公布的通脹率,市場一般估計會突破百分之五,因此過去一周,加息的傳聞一直困擾內地和本港股市,如今竟然只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而沒有同時宣布加息,實在大出市場預料之外,難怪內地股市乘機借勢反彈,上A和上綜指數都分別上升百分之一點○七,深圳A股也反彈百分之一點三。

不過,內地和本港的經濟分析,卻一致認為加息是早晚之事,勢在必行。一來通脹形勢嚴峻,十一月份內地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升至五十五點二,創出七個月來新高,其中購進價格指數升幅強勁,上升三點六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七十三點五,生產成本的上漲,遲早會傳到CPI上。其二是內地實質已出現負利率現象,一年定存利息只有二點五厘,上月通脹率已達百分之四點四,不加息只會令內地投機炒風更烈。其三是中央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明顯失效,周四突然暫停發行三年期央票,只發行了五十億元三個月期央票,中標利率定於百分之一點八一三一,意味着通過長期央票收回流動性的管道失靈,因為目前三年期央票一、二級市場利率已倒掛七十個基點,銀行對買入長期央票興趣不大。其四是銀行的新增信貸規模已超出央行今年初訂下的七萬五千億元人民幣規模,至今年底,大有機會突破八萬億元的水平;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最新報百分之十九點三,也超出中央訂下的全年目標百分之十七。凡此種種,在在說明內地流動性泛濫已瀕臨失控的地步,加上美國推出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後熱錢流入內地有加劇的迹象,如今貝南奇又揚言不排除推出QE3的可能,如果公開市場操作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雙雙無效,加息便是唯一可用的手段。

事實上,昨日開始一連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明年的經濟工作具體目標,焦點議題相信也是壓抑通脹。根據中央電視台的問卷調查,一百名受訪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八成八認為目前內地通脹已屬「比較嚴重」和「非常嚴重」,六成認為高通脹會延至明年,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通過行政管制只會扭曲價格機制,對經濟結構可能帶來長期損害,要對付通脹,還是用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為佳,加息看來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月初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定調,決定「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會議只強調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不再提「連續性」和「穩定性」,表明二○○九年提出的適度寬鬆政策不再,貨幣政策轉為以穩健為主,雖然不至於全面收緊,但在熱錢湧入令金融地產泡沫累積風險大增的威脅下,為抑制通脹和流動性泛濫,除嚴格控制明年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和廣義貨幣M2增長率外,動用增加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息率,以及加大央票發行額以對沖流動性過剩,相信會變成常規。換言之,內地將會進入加息周期,殆無疑問。

對投資者而言,加息未必一定是壞事,因為長期困擾市場的不明朗因素得以掃除,在資金仍然充裕和通脹預期下,投資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全文完]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國內M1及M2增速與上證指數對比圖

今年12月10日國內政府決定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歷史高位18.5%, 卻沒有加息, 究竟這對國內股市影響是有多大呢?

如 果回顧歷史, 06年中開始國內政府為了防通漲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由06年中的7.5%持續上調至08年中的17.5%, 升幅已經達到133%。當時國內股市便是由06年開始變狂牛, 上證指數由一千多點一直上升至07年11月的6000點才見頂。之後經歷08年下旬的金融海嘯, 國內政府便把存款準備金率由17.5%只是輕微下降至15.5%, 直到今年開始國內政府為了防通漲才把存款準備金率15.5%上調至今天的18.5%, 升幅只是19.3%, 期間國內股市是在1600點至3300點之間浮沉。



可見存款準備金率對國內股市是有影響, 但不是很大, 而且亦不能完全確定這是屬於正面或負面訊息, 反而國內M1及M2增速與國內股市走勢可能是更加直接相關哩。


國內M1 & M2增速與上證指數對比圖
藍線: M1增速率紅線: M2增速率綠線: M1-M2增速率紫線: 上證指數
回顧過往十多年的國內M1 & M2增速與上證指數比較, 只要國內M1-M2增速率向上走, 即是M1增長率是比M2更快, 往後上證指數都會跟隨, 反之亦然。

中國人民銀行12月10日公佈數據顯示, 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 71.03萬億元, 同比增長19.5%, 增幅比上月高0.2個百分點, 且高於市場預期。

12月10日央行數據還顯示, 11月末狹義貨幣(M1)餘額25.94萬億元, 同比增長22.1%, 增幅與上月持平, 比上年同期低12.5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4.23萬億元, 同比增長16.3%。

今年11月末國內M2增長率是比M1更快, M1與M2增長差距比10月收窄, 即M1-M2增速率向下走, 11月上證指數亦下跌了11%。

2011 年是國內貨幣政策常規化的一年, 現時市場預計同時處於高位的M1及M2增長將會放緩。當中市場普遍預期M2目標增速將在15至17%之間, 是會比今年11月末M2的19.5%增幅出現下跌。至於M1與M2增長率那個是將放緩更大, 需要觀察, 不過明年M1-M2增速率向下走或M1與M2增速差距收窄的機率則會較大, 近期與內地股市和貨幣供應息息相關的國內金融股率先走弱可能正是預先反映這個市場預期。

除了留意國內M1及M2增速方向, 還要看明年的國策風向, 因為這是對選股策略具備一定指標性。我們除了留意十二五規劃外, 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是風向指標。當中內地中央政治局已舉行會議為明年中國經濟重點定調, 強調
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這 即是說明, 2011年國內政府將會倚重財政政策刺激經濟, 並開始把貨幣政策收緊。如此一來, 明年主要受惠內地政府資助增加帶來收入的企業生意將會向好, 盈利前景確定性較佳, 反而主要受惠內地資金流動性增加帶來收入的企業是需要多加留意了。例如近期一眾國策受惠股不斷逆市創新高及跑贏大市, 但反而收入與資金流動性息息相關的內地金融及內房股價走弱, 看來市場已開始預先反映明年的國內政策取向。

此外, 踏入12月, 美國債券價格開始大跌, 美債息率大升, 多間國際金融股股價率先向上跑, 例如保誠及宏利等。假若美債息率持續大升, 這個對風險資產市場的潛在殺傷力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國內M1及M2增速與上證指數對比圖

今年12月10日國內政府決定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歷史高位18.5%, 卻沒有加息, 究竟這對國內股市影響是有多大呢?

如 果回顧歷史, 06年中開始國內政府為了防通漲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由06年中的7.5%持續上調至08年中的17.5%, 升幅已經達到133%。當時國內股市便是由06年開始變狂牛, 上證指數由一千多點一直上升至07年11月的6000點才見頂。之後經歷08年下旬的金融海嘯, 國內政府便把存款準備金率由17.5%只是輕微下降至15.5%, 直到今年開始國內政府為了防通漲才把存款準備金率15.5%上調至今天的18.5%, 升幅只是19.3%, 期間國內股市是在1600點至3300點之間浮沉。



可見存款準備金率對國內股市是有影響, 但不是很大, 而且亦不能完全確定這是屬於正面或負面訊息, 反而國內M1及M2增速與國內股市走勢可能是更加直接相關哩。


國內M1 & M2增速與上證指數對比圖
藍線: M1增速率紅線: M2增速率綠線: M1-M2增速率紫線: 上證指數
回顧過往十多年的國內M1 & M2增速與上證指數比較, 只要國內M1-M2增速率向上走, 即是M1增長率是比M2更快, 往後上證指數都會跟隨, 反之亦然。

中國人民銀行12月10日公佈數據顯示, 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 71.03萬億元, 同比增長19.5%, 增幅比上月高0.2個百分點, 且高於市場預期。

12月10日央行數據還顯示, 11月末狹義貨幣(M1)餘額25.94萬億元, 同比增長22.1%, 增幅與上月持平, 比上年同期低12.5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4.23萬億元, 同比增長16.3%。

今年11月末國內M2增長率是比M1更快, M1與M2增長差距比10月收窄, 即M1-M2增速率向下走, 11月上證指數亦下跌了11%。

2011 年是國內貨幣政策常規化的一年, 現時市場預計同時處於高位的M1及M2增長將會放緩。當中市場普遍預期M2目標增速將在15至17%之間, 是會比今年11月末M2的19.5%增幅出現下跌。至於M1與M2增長率那個是將放緩更大, 需要觀察, 不過明年M1-M2增速率向下走或M1與M2增速差距收窄的機率則會較大, 近期與內地股市和貨幣供應息息相關的國內金融股率先走弱可能正是預先反映這個市場預期。

除了留意國內M1及M2增速方向, 還要看明年的國策風向, 因為這是對選股策略具備一定指標性。我們除了留意十二五規劃外, 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是風向指標。當中內地中央政治局已舉行會議為明年中國經濟重點定調, 強調
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這 即是說明, 2011年國內政府將會倚重財政政策刺激經濟, 並開始把貨幣政策收緊。如此一來, 明年主要受惠內地政府資助增加帶來收入的企業生意將會向好, 盈利前景確定性較佳, 反而主要受惠內地資金流動性增加帶來收入的企業是需要多加留意了。例如近期一眾國策受惠股不斷逆市創新高及跑贏大市, 但反而收入與資金流動性息息相關的內地金融及內房股價走弱, 看來市場已開始預先反映明年的國內政策取向。

此外, 踏入12月, 美國債券價格開始大跌, 美債息率大升, 多間國際金融股股價率先向上跑, 例如保誠及宏利等。假若美債息率持續大升, 這個對風險資產市場的潛在殺傷力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十二五系列 - 信義玻璃, 七大戰略行業暫時最大贏家

10th Dec 2010


國務院宣報了七大新興戰略行業入面要投入十萬億入去, 有真金白銀做後盾既國策當然要望多兩眼。七大行業依次序為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 之後再加上高鐵。根據中國式文件習慣, 次序相當重要, 我相信節能環保會分到最大的大塊蛋糕。究竟什麼公司可受惠呢? 與其亂來地穿鑿附會, 憑空想像哪A可能受益、B公司有機受惠, 倒不如認認真真的verify 一下吧。
.
發改委於128出了一份2010年第33號公告, 說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加快重點節能技術的推廣普及,引導用能單位採用先進的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們組織編制了《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第三批)》,本目錄涉及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機械、紡織、建築、交通等11個行業,共30項高效節能技術。http://www.gov.cn/zwgk/2010-12/08/content_1761406.htm 入面有兩個檔案, 小的那個是簡單總結, 還有一個詳細說明。
.
還記得選國策要看先後次序嗎? 最強的政府製造需求 (當中製造需求給私人購買的要強於政府自己購買, 除非是一些明駛錢益你的政府, 如新彊) 補貼次之, 稅務優惠又再次之。
.
30個推廣技術如下: 1)礦井乏風和排水熱能綜合利用技術、2)新型高效煤粉鍋爐系統技術、3)汽輪機組運行優化技術、4)火電廠煙氣綜合優化系統餘熱深度回收技術、5)火電廠凝汽器真空保持節能系統技術、6)高壓變頻調速技術、7)電爐煙氣餘熱回收利用系統技術、8)礦熱爐煙氣餘熱利用技術、9)鉛閃速熔煉技術、10)氧氣側吹熔池熔煉技術、11)油田採油污水餘熱綜合利用技術、12)換熱設備超聲波線上防垢技術、13)氯化氫合成餘熱利用技術、14)水溶液全迴圈尿素節能生產工藝技術、15)Low-E節能玻璃技術、16)燒結多孔砌塊及填塞發泡聚苯乙烯燒結空心砌塊節能技術、17)節能型合成樹脂幕牆裝飾系統技術、18)預混式二次燃燒節能技術、19)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20)聚能燃燒技術、21)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用大功率電子鎮流器新技術、22)新型生物反應器和高效節能生物發酵技術、23)直燃式快速烘房技術、24)塑膠注射成型伺服驅動與控制技術、25)電子膨脹閥變頻節能技術、26)工業冷卻塔用混流式水輪機技術、27)缸內汽油直噴發動機技術、28)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在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應用技術、29)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油改電節能技術、30)溫濕度獨立調節系統。
.
全部都是機械工程類的東西, 都唔係很看得明。當然了, 你知不知道中國是工程師治國? 另外,中國70%的碳排放來自企業,只有30%來自居民,當然是要先對清重點。
.
30個大家都不很熟悉的技術入面, 其實我們是有辦法理解多點的, 因為在發委的連結入面大的word 檔入面有詳解技術, 最重要的還有提及使用該技術的典型企業。如: 4項的華能(p9/74)、第5項的保利協鑫(p14/74)、第6項的大唐(p14/74)、第10項的新彊新鑫(p26/74)、第12項的上石化(p29/74)、第15項的首都機場(p40/74)、第17項的首都機場(p42/74)、第24項的山東威高(p60/74)、第25項的海爾(p62/74)、第26項的儀征化纖(p65/74)、第29項的天津港(p72/74)
.
有眉目了嗎? 先想想補貼會是什麼形式呢, 這些都是固定資產, 很正常的會想到是買了就補貼, 由於這個補貼是和固定資產有關的, 根據會計matching concept 補貼金會根據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去分攤, 唔信的話請看看西部水泥2010中報Note 21b. 即係話, 個補貼唔係扣減固定買固定資產既成本, 而係入盈利, P&L有幫助。但由於要分十年八年入賬, 除非間公司係傾全公司之力做緊d capex, 如果唔係條數會原全唔覺。還有, 由於條文是新的, 個大capex 最好係最近這一年的才做的, 因為機械通常做完驗收完再過一段保質期才開發票, 就算係真係開左發票, 都可能可以老屈要機械商開多張紅字發票去稅局沖消再開, 人地應該幫到都會肯幫你既。如果咁都唔得, 就發生買完但剛剛miss 左既慘劇。 以上既公司我唔係間間都有跟開, 但乎合到一年之內傾公司之力做超級大capex既條件的,我只認得一間新彊新鑫(3833)。還有, 就是未必個個分析員都看到個補貼入賬處理既長期性, 可能有人會多手當係non-current income 減左去, 咁我都冇辦法。
.
以上只是食第二類受益品種-補貼的方法。食到第一大受惠品種的, 就是生產以上固定資產的公司, 對不對? 因為國家補貼令一些計唔到數的公司突然計到數, 亦令一些本來不知有此等技術的公司工程人員落心機去研究用唔用得著。感覺上應該買機器股、機械零件股, 但那些公司做出來的產品可達到以上技術水準, 我真的不懂, 最怕買了一個美麗的誤會。買發電機公司又成不成? 以上的典型企業有不少是發電廠呀! 理論上是可以的, 但想深一層恐怕以上機組只是整台機的一個小小小部份, 幫助不大。
.
最搶到我眼球的, 是第15-Low-E節能玻璃技術。看看發改份18m的工程檔如何寫?
.
與該節能技術相關生產環節的能耗現狀: 外門窗玻璃的熱損失是建築物能耗的主要部分,佔建築物能耗的50%以上。普通浮法玻璃的輻射率高達0.84,熱量損失嚴重
.
技術原理: 在普通玻璃上鍍上一層以銀為基礎的低輻射薄膜後,使其輻射率可降至0.15以下,減少散熱損失,達到節能的目的。該技術可在普通浮法玻璃生產線錫槽的末端或者退火窯的前端增加一套Low-E鍍膜設施,在浮法玻璃生產線上實現線上CVD或者PCVD鍍膜生產。
.
關鍵技術:Low-E鍍膜技術
.
主要技術指標: 傳熱係數k值範圍:1.62.2W/m2k,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
典型用戶:首都機場T3航站樓、中央電視臺
.
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據中國玻璃協會的資料,未來的510年,中國的節能玻璃將高速發展,平均每年新增節能玻璃需求約0.5m2,預計到2015年全國Low-E節能玻璃推廣比例可達到10%,即3300m2。按照每平方米Low-E中空玻璃每年節約27.86kgce(與白玻中空相比),預計年節能能力可達95tce
.
我知道這種low-e  玻璃, 信義玻璃(868)做得不少,網頁上的產品傳熱系數由1.27-1.8, 遠超條文要求, 既然有強大補貼, 必定會令這種較高毛利的節能玻璃需求大增, 而信義的節能玻璃和其材料浮法玻璃佔總銷售亦多, 可謂吃得相當應。
.
七大新行業不是有一項叫新能源的嗎? 大陽能光伏產品做多了, 信義的光伏玻璃需求也會增加。最近浮法玻璃價錢升至歷史新高, 管理層又宣佈重慶13億建廠計劃, 且密密回購, 現在應該正賺大錢吧。
.
之前說過2010年中央要建1000萬套經濟房, 大概等如2009大旺年賣的商品房數, 建材需求必定爆升, 就算不計新國策, 買建材股還是2011年的一個大方向。除了玻璃, 我還相當看好水泥, 看得最好的是西部水泥, 因估值平, 產能比上半年大升50%, 公司又剛入選了第一批建材下鄉試點單位http://www.yaobo.com.cn/news_detail/newsId=0f7aaa06-17d3-4a60-b040-960b20158260&comp_stats=comp-FrontNews_list01-001.html 還有陝西剛宣報一個中國史上最大的移計劃, 影響280萬人, 比三峽工程還多, 應該是怕做官的怕甘肅泥石流重演,被人說是人禍, 影響他們的官帽吧, 如是者, 這種計劃應陸續有來。陝西正是西部水泥的大本營。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 ... 2ikr6.html
.
由於其他六大行業的細則還未出, 而我又相信節能分得的budget 又最多, 所以我相信信義玻璃是暫時最大的受惠者。
.
真正的基本分析又何止看年報幾粒數咁簡單, 實際上所有和公司營運前景有關的都算是基本分析範圍。如果只看ROE就下注, 隨時買著超級大老千。
 

十二五系列 - 信義玻璃, 七大戰略行業暫時最大贏家

10th Dec 2010


國務院宣報了七大新興戰略行業入面要投入十萬億入去, 有真金白銀做後盾既國策當然要望多兩眼。七大行業依次序為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 之後再加上高鐵。根據中國式文件習慣, 次序相當重要, 我相信節能環保會分到最大的大塊蛋糕。究竟什麼公司可受惠呢? 與其亂來地穿鑿附會, 憑空想像哪A可能受益、B公司有機受惠, 倒不如認認真真的verify 一下吧。
.
發改委於128出了一份2010年第33號公告, 說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加快重點節能技術的推廣普及,引導用能單位採用先進的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們組織編制了《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第三批)》,本目錄涉及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機械、紡織、建築、交通等11個行業,共30項高效節能技術。http://www.gov.cn/zwgk/2010-12/08/content_1761406.htm 入面有兩個檔案, 小的那個是簡單總結, 還有一個詳細說明。
.
還記得選國策要看先後次序嗎? 最強的政府製造需求 (當中製造需求給私人購買的要強於政府自己購買, 除非是一些明駛錢益你的政府, 如新彊) 補貼次之, 稅務優惠又再次之。
.
30個推廣技術如下: 1)礦井乏風和排水熱能綜合利用技術、2)新型高效煤粉鍋爐系統技術、3)汽輪機組運行優化技術、4)火電廠煙氣綜合優化系統餘熱深度回收技術、5)火電廠凝汽器真空保持節能系統技術、6)高壓變頻調速技術、7)電爐煙氣餘熱回收利用系統技術、8)礦熱爐煙氣餘熱利用技術、9)鉛閃速熔煉技術、10)氧氣側吹熔池熔煉技術、11)油田採油污水餘熱綜合利用技術、12)換熱設備超聲波線上防垢技術、13)氯化氫合成餘熱利用技術、14)水溶液全迴圈尿素節能生產工藝技術、15)Low-E節能玻璃技術、16)燒結多孔砌塊及填塞發泡聚苯乙烯燒結空心砌塊節能技術、17)節能型合成樹脂幕牆裝飾系統技術、18)預混式二次燃燒節能技術、19)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20)聚能燃燒技術、21)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用大功率電子鎮流器新技術、22)新型生物反應器和高效節能生物發酵技術、23)直燃式快速烘房技術、24)塑膠注射成型伺服驅動與控制技術、25)電子膨脹閥變頻節能技術、26)工業冷卻塔用混流式水輪機技術、27)缸內汽油直噴發動機技術、28)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在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應用技術、29)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油改電節能技術、30)溫濕度獨立調節系統。
.
全部都是機械工程類的東西, 都唔係很看得明。當然了, 你知不知道中國是工程師治國? 另外,中國70%的碳排放來自企業,只有30%來自居民,當然是要先對清重點。
.
30個大家都不很熟悉的技術入面, 其實我們是有辦法理解多點的, 因為在發委的連結入面大的word 檔入面有詳解技術, 最重要的還有提及使用該技術的典型企業。如: 4項的華能(p9/74)、第5項的保利協鑫(p14/74)、第6項的大唐(p14/74)、第10項的新彊新鑫(p26/74)、第12項的上石化(p29/74)、第15項的首都機場(p40/74)、第17項的首都機場(p42/74)、第24項的山東威高(p60/74)、第25項的海爾(p62/74)、第26項的儀征化纖(p65/74)、第29項的天津港(p72/74)
.
有眉目了嗎? 先想想補貼會是什麼形式呢, 這些都是固定資產, 很正常的會想到是買了就補貼, 由於這個補貼是和固定資產有關的, 根據會計matching concept 補貼金會根據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去分攤, 唔信的話請看看西部水泥2010中報Note 21b. 即係話, 個補貼唔係扣減固定買固定資產既成本, 而係入盈利, P&L有幫助。但由於要分十年八年入賬, 除非間公司係傾全公司之力做緊d capex, 如果唔係條數會原全唔覺。還有, 由於條文是新的, 個大capex 最好係最近這一年的才做的, 因為機械通常做完驗收完再過一段保質期才開發票, 就算係真係開左發票, 都可能可以老屈要機械商開多張紅字發票去稅局沖消再開, 人地應該幫到都會肯幫你既。如果咁都唔得, 就發生買完但剛剛miss 左既慘劇。 以上既公司我唔係間間都有跟開, 但乎合到一年之內傾公司之力做超級大capex既條件的,我只認得一間新彊新鑫(3833)。還有, 就是未必個個分析員都看到個補貼入賬處理既長期性, 可能有人會多手當係non-current income 減左去, 咁我都冇辦法。
.
以上只是食第二類受益品種-補貼的方法。食到第一大受惠品種的, 就是生產以上固定資產的公司, 對不對? 因為國家補貼令一些計唔到數的公司突然計到數, 亦令一些本來不知有此等技術的公司工程人員落心機去研究用唔用得著。感覺上應該買機器股、機械零件股, 但那些公司做出來的產品可達到以上技術水準, 我真的不懂, 最怕買了一個美麗的誤會。買發電機公司又成不成? 以上的典型企業有不少是發電廠呀! 理論上是可以的, 但想深一層恐怕以上機組只是整台機的一個小小小部份, 幫助不大。
.
最搶到我眼球的, 是第15-Low-E節能玻璃技術。看看發改份18m的工程檔如何寫?
.
與該節能技術相關生產環節的能耗現狀: 外門窗玻璃的熱損失是建築物能耗的主要部分,佔建築物能耗的50%以上。普通浮法玻璃的輻射率高達0.84,熱量損失嚴重
.
技術原理: 在普通玻璃上鍍上一層以銀為基礎的低輻射薄膜後,使其輻射率可降至0.15以下,減少散熱損失,達到節能的目的。該技術可在普通浮法玻璃生產線錫槽的末端或者退火窯的前端增加一套Low-E鍍膜設施,在浮法玻璃生產線上實現線上CVD或者PCVD鍍膜生產。
.
關鍵技術:Low-E鍍膜技術
.
主要技術指標: 傳熱係數k值範圍:1.62.2W/m2k,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
典型用戶:首都機場T3航站樓、中央電視臺
.
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據中國玻璃協會的資料,未來的510年,中國的節能玻璃將高速發展,平均每年新增節能玻璃需求約0.5m2,預計到2015年全國Low-E節能玻璃推廣比例可達到10%,即3300m2。按照每平方米Low-E中空玻璃每年節約27.86kgce(與白玻中空相比),預計年節能能力可達95tce
.
我知道這種low-e  玻璃, 信義玻璃(868)做得不少,網頁上的產品傳熱系數由1.27-1.8, 遠超條文要求, 既然有強大補貼, 必定會令這種較高毛利的節能玻璃需求大增, 而信義的節能玻璃和其材料浮法玻璃佔總銷售亦多, 可謂吃得相當應。
.
七大新行業不是有一項叫新能源的嗎? 大陽能光伏產品做多了, 信義的光伏玻璃需求也會增加。最近浮法玻璃價錢升至歷史新高, 管理層又宣佈重慶13億建廠計劃, 且密密回購, 現在應該正賺大錢吧。
.
之前說過2010年中央要建1000萬套經濟房, 大概等如2009大旺年賣的商品房數, 建材需求必定爆升, 就算不計新國策, 買建材股還是2011年的一個大方向。除了玻璃, 我還相當看好水泥, 看得最好的是西部水泥, 因估值平, 產能比上半年大升50%, 公司又剛入選了第一批建材下鄉試點單位http://www.yaobo.com.cn/news_detail/newsId=0f7aaa06-17d3-4a60-b040-960b20158260&comp_stats=comp-FrontNews_list01-001.html 還有陝西剛宣報一個中國史上最大的移計劃, 影響280萬人, 比三峽工程還多, 應該是怕做官的怕甘肅泥石流重演,被人說是人禍, 影響他們的官帽吧, 如是者, 這種計劃應陸續有來。陝西正是西部水泥的大本營。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 ... 2ikr6.html
.
由於其他六大行業的細則還未出, 而我又相信節能分得的budget 又最多, 所以我相信信義玻璃是暫時最大的受惠者。
.
真正的基本分析又何止看年報幾粒數咁簡單, 實際上所有和公司營運前景有關的都算是基本分析範圍。如果只看ROE就下注, 隨時買著超級大老千。